钦州采茶戏的起源、传承与风格特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2022-10-13 09:5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钦州采茶戏的起源、传承与风格特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钦州,采茶戏,起源,传承,毕业论文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论钦州采茶戏的起源、传承与风格特征



The QINZHOU picks tea the origins of drama`spread to accept with

style characteristic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 ××× ××× ××× ×××××××



××× ×××

教授


论钦州采茶戏的起源、传承与风格特征

文献综述

作者:××× 指导老师:×××



钦州采茶戏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桂南采茶戏的一种,由传 统茶文化与独特的舞蹈、山歌、小调、花灯、小戏等民间艺术融合发展而成.其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钦州的灵山、浦北县镇,钦州市的以浦北县最具影响。由于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客家文化特征,深受群众喜爱,同时又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0061月和9月,先后被确立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广西人引以为豪的“珍宝"

钦州采茶戏的起源

张德辉叙述:“从前有两个江西商客来到伯劳万利圩做生意,和当地人民十分融洽,他两便将江西采茶传授给万利六秀村人。"

唐王下江南时曾伴做戏子唱戏与人作乐。一天,看他演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唐王觉奇?忙去打探,原来刘三姐和刘四姐也在附近的韭菜圆中才采茶.刘三姐的精湛艺术表演连唐王也吸引住了,唐王也忘情地和刘三姐,刘四姐一起唱起了采茶了。从此,采茶也就是一个茶公和两个茶娘来表演了。

唐朝有个宫廷歌舞师名叫雷华光,得罪了太监逃到江西九龙山隐居。为地方的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所感动,故以种茶制茶为题编写采茶舞与人娱乐

刘三姐传歌来到钦州地,把采茶传给钦州人民,后来刘三姐在北海沙罗地与人对歌,输给了当地的一个牧牛孩童。她觉得没有脸面见人,便气死在沙罗.故此,钦州人民为了纪念她,每逢唱采茶开台前都得三迎三请沙罗地的刘三姐。

钦州采茶戏的传承

艺人劳振声、董永生等人说:现在的钦州采茶分为“正月茶”“杂茶”、和“大茶”。采茶最先的组合曲调是“正茶”“送哥卖茶”等,这些曲调所叙述的内容和表演程式与江西采茶古曲“十二月采茶"基本相同.钦州采茶的“正月茶”和江西的“十二月采茶"有几个共同的特点:1都是以十二个月令做索引的。2


都是以叙述茶农的劳动生活为内容的。3、同是由一男一女来表演的。

采茶老艺人董永生、何奎原、劳振声说:当时名角辈出,采茶班风涌而起,各采茶班都各自立有名号。代表钦州南部的采茶名角有董能亦、董能起.中部的骆晚人称“吊蝈五”。东部有“哨牙梁”。接着又涌现出南部的董济南、何明辉,中部的蒙福堂、梁明初、何均庚,东部的姚宜初等。在他们的积极活动下,把钦州的采茶推向了一个兴盛时代。特别是在钦州中部地区的骆晚,是热心采茶事业的艺人。现在还健在的老艺人和熟悉他的老艺人,说起他演采茶的技艺,简直神话到了登峰造级的地步.他最后收的徒弟劳振声说“当年所有的采茶班子都讲他们的师傅是骆晚,其实他们连骆晚见都没有见过。可见骆晚唱采茶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是很高深的

在关于钦州采茶戏的艺术特征的论述中,有很多的观点都是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其剧目、音乐曲调、唱词和道白、器乐伴奏、表演程式及行当去阐述



主要参考文献:

1] 灵山县舞蹈集成小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A19865.20

2 卢作联.灵山民族民间艺术概论[N]. 灵山县文化馆印刷,200512 3 梁保中。灵山采茶大事记[N] 灵山县文化馆印刷,2005.12 [4 梁保中.灵山采茶沿革表[N] 灵山县文化馆印刷,200512 [5 梁保中。灵山采茶名角骆雄灏[N] 灵山县文化馆印刷,200512 [6] 陈宜坚整理。灵山采茶歌曲选[N] 灵山县文化馆印刷,2005.12 7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钦州采茶[P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2005.12

8]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玉林采茶[P]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200512

[9] 原灵山县农村文化工作队采编组.灵山采茶发展过程N. 灵山县文化馆印刷,200512

10 原灵山县农村文化工作队采编组.灵山采茶表演[N 灵山县文化馆印刷,2005.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w2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