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休谟》,欢迎阅读!

休谟——真正彻底的经验论者
一、哲学地位:
休谟和巴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不过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巴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的提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他的怀疑论思想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的思想陷入了困境。 二、哲学观点:
1.把洛克和巴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称之为“知觉”。知觉是知识的基本要素,包括感觉、情感、情绪、思维等所有的意识活动。 知觉的两种区别: 印象和观念
印象:一切比较生动的知觉,包括“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即当下所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动活泼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洛克强调一切知识都最终来源于感觉。
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在记忆和想象中的再现,既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向,或者说是当理智反省感觉运动时,我们所意识到的那些比较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
两者的差别在于:强烈和生动程度不同,所以只是量的差别。也就是感觉和思维的差别。 简单与复合
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
复合观念:或是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或是来自对简单观念的排列和组合。 2.提出了“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印象在先原则: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实际上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想像自由原则:观念虽然由印象而产生,但是在心中却可以自由地结合,从而产生出印象中所没有的东西。
既然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印象,休谟便以“感觉印象”作为衡量知识的标准。 3.温和的怀疑论
既然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那么感觉从何而来呢?在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上,休谟采取了存疑的态度,走向了“温和的怀疑论”。——不可知论者 ⑴在感觉经验自身的来源问题上,经验也只好沉默了,因为超出经验之外,我们没有了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知识。 ⑵批判唯物主义感觉论:认为唯物主义者主张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外部世界,我们心中的知觉是它的摹本或表象,乃是毫无根据也是无法证明的偏见。 ⑶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休谟认为,唯心主义者将感觉的来源归结为心灵或是上帝同样没有根据。
因此,在感觉的来源问题上,休谟的回答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而是采取了存疑的立场。
⑷休谟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怀疑论者,他称自己的怀疑论是“温和的怀疑论”。他并没有因为感觉的来源是可疑的就不要感觉了,而是认为只要不去追问感觉的来源问题,能够合理的解释感觉经验就足够了。
⑸休谟为人类理智划分了界限 4.因果观
想像组合观念的联想规则有三条: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唯一能够推溯到我们感官以外,并把我们看不见、触不到的存在和对象报告于我们的。 ⑴两种知识
关于观念的知识:包括几何、代数、三角等数学知识。这类知识只关系到观念自身的关系而与外部的事物无关,因而是“必然的知识”。
关于事实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历史学等在内的。它们是“或然的知识”,这类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是或然的。 ⑵因果知识的来源
因果关系的来源不可能通过理性,只能通过经验。
经验是如何从过去推断未来,从已知推断未知、从个别推断一般的呢?这实际是一个归纳推理,一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这两个命题之间的联系既不是直观的,也不能由任何推理而得到证明。 ④归结休谟问题:“归纳问题”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上是得不到证明的。 ⑶“必然联系”观念的来源
“习惯”是因果观念的基础,是因果观念的来源,是人性普遍性原则。 ⑷因果关系的定义:两个(详见书P465) 小结因果关系:
就经验论的限度而言,因果关系并不是具有客观性的必然联系,而是思想中习惯性联想的结果。因此,休谟不但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的理想陷入了困境。 5.宗教怀疑论
休谟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怀疑论者,上帝的存在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否定。从这出发,休谟批判了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包括:“始因论第一因”、“神迹论”、“自然神论”。 休谟对宗教的批判是近代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中最杰出、最激烈也是最具水平的。 三、评价休谟
休谟哲学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标志着英国古典经验论推进到极端从而走向了终结,而且标志着近代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陷入了困境,从而启发了康德走向了批判哲学。休谟哲学也是实证主义思潮的直接先驱,也是现代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等得重要思想来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J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