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你如何开处方(一)(二) 江西省名中医 熊光明》,欢迎阅读!

教你如何开处方(一)(二) 江西省名中医 熊光明
江西省名中医 熊光明
开处方是中医治病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无论是中医院校毕业生,师承出身的中医学徒,或是自学成才的中医人员,刚开始当医生时,虽然能查四诊,辩八纲,能知何病何证,但临到开处方时,究竟该选用哪个方剂,应用哪些药物,给予多少剂量,往往看不准目标,拿不定主意,心无所主。也有些临床多年的中医师,在临证选方用药时,依然目标不明,步骤不清,毫无章法。虽然都背熟了不少方剂汤头,记熟了不少中药性味,但很难用准用好。我已临床四十多年,开过大量处方,治过大量病症,在临床选方择药方面,有不少实用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刚进入临床实践岗位的青年中医,对虽已临床多年,但临证选方择药仍不熟练的中医,可能会有些帮助,有心学此艺者,且听我教你三招。
先教第一招——精于选方子。中医看病开方时,一般都要先选定对证有效的方剂,以该方为基础,加减调整开方。因此,必须记熟方剂汤头,故行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的说法。但中医的方剂汤头确实太多。过去中医学徒要求熟读清汪昂所著《汤头歌诀三百首》;现在中医院校的本科教材要求熟读二百几十首方剂,此外还必须读中医外科、儿科、妇科、眼科、骨伤科等各科方剂,因此现在的中医本科生总共要熟读的方剂汤头也少不了三百首。说实在话,无论是过去的中医学徒,还是现在的院校本专科生,要长期保持熟记掌握三百首方剂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怎么查呢?我的经验是:1、深度理解,牢记背熟50个左右最常用的方剂汤头,(要求能随时背出歌诀,写出全方)2、详细理解100个左右使用频率一般的方剂(要求能随时记出方剂名称,查书开方);3、一般了解50个较少使用的方剂(要求能翻书查到此类方剂)。
具体做法是: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首先选出50个最有代表性、最常用,最具衍变性的的基本方剂。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银翘散、桑菊饮、人参败毒散、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大小承气汤、增液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葛根黄连黄芩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独活寄生汤、羚角钩藤汤、理中汤、五苓散、八正散、茵陈蒿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六和汤、百合固金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二阵汤、玉屏风散、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阳和汤等。以上方剂的主治范围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使用频率最多的方剂。同时,以上方剂的组成药物绝大多数都是来源广泛的植物药,疗效显著,药价不贵,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例如:四君子汤有补气益心健脾之功,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四肢无力,脉象细软之证。本方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治呕吐便稀,不思饮食;本方加陈皮、半夏为六君子汤,治胃炎,脾胃不和;本方加扁豆、黄芪为六神散,治脾胃虚弱、津枯食少虚热;本方合四物汤为八珍汤,治气血两亏,能养血调经;本方合四物汤,再加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治虚劳、贫血,能气血双补。
又如四物汤是养血调经的基本方,可加阿胶、艾绒为胶艾四物汤,主治妇女崩漏,能安胎保胎;加桃红仁、红花为桃红四物汤,主治血瘀闭经或外伤血瘀;合四君子汤为八珍汤,合四君子汤加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其功能主治各有不同。
再如六味地黄丸为滋阴的基本方,可加知母、黄柏为知柏地黄丸,加附子、肉桂为金匮肾气丸,加人参、麦冬为参麦地黄丸、加当归白芍为归芍八味丸,加枸杞菊花为杞菊地黄丸,加五味子为七味都气丸,加五味子、麦冬为八仙长寿丸。
还有通便泻下的大小承气汤,可分别加减为清热泻结的调胃承气汤、增液通便的增液承气汤、滋阴通便的承气养荣汤、祛风通便的三化汤、扶正攻下的黄龙汤、润肠通便的麻仁丸等等。
临床中医师只要牢记背熟50个最常用、最有代表性的基本方,学透熟记其加减衍生的方剂,就相连掌握了二、三百个方剂。临床时,选择的范围大、目标多,无论病症怎么复杂,都能选出对证有效的方剂来治疗。对于所选100个使用频律不太高的方剂,要求理解其主治功能,并能记熟其方名,待到临床开方需要时,能记得起,选得出,翻看书本就能很块查到,顺利开方。对于其余50个很少用的方剂,如芳香开窍的安营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小儿回春丹,治疟的达原饮、清脾饮、截疟七宝饮,驱虫的乌梅丸、安蛔汤、化虫丸,治疮的消瘰丸、小金丹和外治的如意金黄散、生肌玉红膏等,则可用笔记本摘录或在方剂书上标记,并对其功能主治有所了解。一旦遇到相关的少见病种,易于从方剂书或笔记本上熟练
地查到采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过去很有名的方剂,如催吐的瓜蒂散,通便的蜜煎和猪胆汁导法,利水消肿的十枣汤、舟车丸,温阳救脱的黑锡丸,活血散瘀的七厘散,行气消积的蟾砂散,以及解毒消肿的蟾酥丸等等,至今或因其治疗方法太落后,已被淘汰,或因其组方药物毒性大,且疗效低于同类无毒性的方剂,失去了临床应用的价值,应予弃除,不必再耗费精力去了解它。
通过精选方子,中医不必去死读死记几百个方子,只需学好用好50个左右的方子,并能理解和查用其他的方子,就完全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既简便又全面,既轻松又块捷,大大减轻了医师的背诵方剂汤头的负担。(未完待续,请看下回)
教你如何开处方(二)
熊光明
为了使中医新手和生手在临证时很顺利准确地开处方,我在(教你开处方)上一回中,讲了第一招——精于选方子。通过精选方子,中医不必去死读死记几百个方剂汤头,只需学好用好50个左右的方子,并能理解和查用其他的方子,就完全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既简便又全面,既轻松又快捷,大大减轻了医师的背方的负担。
本回再教第二招——变化用方子。医师诊病辩证有时会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或不知病在何脏何腑,或难定其寒热虚实,此时就应学会选用一些四平八稳,适应面广的方子。如外感病,可选用六和汤,藿香正气散之类的方子;胃肠道病可选用平胃散、香砂六君汤;呼吸道病可选用二陈汤、杏苏饮;心血管病可选用生脉散、归脾汤;虚证可选用八珍汤、六味地黄丸;实证可选用承气汤、四逆散;郁症可选用逍遥散,痹症可选用独活寄生汤等。此类方效虽药效不强,但不太偏,最适用于暂时看不准的病。先服它二、三剂,待症状明显,辩证准确后,再选定对证之方。倘若接诊了诸如癌症晚期,脏器衰竭等不治之症,或某些疑难重症,对此类险症,医师切不可有回天幻想,施以猛药,致其速毙。只可用生脉散、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增液汤等补脾养胃滋阴之方药,平和稳健,以求延续其生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倘若患者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某些非手术不能清除之肿瘤,或某些无法治愈的遗传病等,此时医师虽明知不可为,但为了安慰患者心理,可选用补脾养胃、滋阴安神的方子,求得心理性治疗效果。只要学会变化用方子,就能灵活对症治疗,该应付的应付治疗,该安慰的安慰治疗。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教你第三招——善于用增减。前人所制定的各种方剂汤头,犹如为打仗而设计的各种排兵布阵的阵法。不同的阵法用于应对不同的战争和不同的敌人,而不同的方剂则用于治疗不同的病证。各种阵法在打仗时,必须视战场及敌情的变化调整兵力布局,而各种方剂则必须视病情的不同而增减其药味。中医的方剂绝大多数都是复方,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依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选用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其原有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其中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有如军中之主帅,其药力居方中之首。臣药的作用有二,一是辅佐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作用,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作用,其药力次于君药。三是佐药。佐药的作用有三,一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消除或减缓君臣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的作用有二,一是引经,引领方中诸药直达患病的部位;二是调和方中诸药协同发挥综合治疗作用。
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病有千变万化,医要临证应变,药要随机增减。或加减方中的药味,或加减药物的用量。例如,感冒病伴有咳嗽,可于方中加贝母、桔红;伴有便结便秘可加大黄、厚朴、枳实;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茯苓;血热者加生地、丹皮、赤芍。病重或体实者,可加大药物剂量,病轻或体虚者可减少药物剂量。还应视主证、次证、兼证的轻重,增减方中某些药物的剂量。处方时增减药物,有如打仗时增减兵力,不仅要查清敌情、病情,更要熟知军情、药性。中药的品种虽有一千多种,但中药房和中药店经营的品种只有350种左右,中医临床常有的品种一般只在120种之内,而用得次数最多者,大概只在80种左右。因此,作为临床中医,对于这80种以内最常用的中药,必须熟知其性味功能,不仅要熟知传统的药性,还要了解其现代的药理(药物中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药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c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