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低碳居住区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3-06-24 15:3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国低碳居住区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居住区,中国,现状,趋势,建设


浅谈中国低碳居住区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的变暖,气候条件的恶化,各国也逐渐意识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国也不断推出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法规,大力倡导各行业的低碳发展。低碳居住区的建设在城市低碳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的低碳居住区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将对我国低碳居住区建设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低碳居住区的发展趋势,更好的完善未来低碳居住区建设。



标签:低碳居住区;建设现状;发展趋势;探讨

1 低碳居住区建设现状

1.1 现状介绍

中国低碳居住区发展相对较晚,目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大城市已经逐渐结合国外的一些低碳居住区建设的实践,并且不断的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居住区建设与国外的低碳居住区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我国低碳居住区建设着重在2个层面运作: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低碳居住区物质规划建设技术。上海、扬州以及保定就是采用这种运作方式。二是由企业负责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居住区居民参与的居住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以及宣教。北京和南京的居住区建设就是采用了这种运作的方式。这两个层面的内容以及主导方式是不同的,分别体现出了我国居住区建设的两大内容:物质空间的建设以及非物质内容的引导。



1.2 实例介绍

扬州低碳居住区建设采取了第一种运作方式,由政府作为主导进行的。目前,扬州地区的低碳居住区的建设主要是实行居住区传统建筑的新型节能改造。扬州政府和德国一技术公司合作,有效的实现了节能建筑的理念应用于老城的社区改造之中,通过不断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了传统建筑与现代的节能理念相结合。



南京低碳居住区建设采用的是第二种运作方式。南京的居住区低碳建设主要是以居住区家庭碳排放的调查以及工作宣教活动为主。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和美国环保协会合作,在南京的3个典型的城市居住区,开展了居住区1000多个家庭的碳排放实际调查以及诸多低碳理念的公众宣教活动。通过一年的家庭碳排调查以及宣教活动,有效的提升了低碳技术水平,完善了低碳居住区的建设。



1.3 综合分析

我国低碳居住区建设,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国内其他一些区域的居住区低碳建设目前还相对缓慢,还没有实




现低碳技术在居住区中的普遍应用。近几年来国家对节能减排的不断倡导和支持,低碳居住区的建设也逐步的发展起来。



2 低碳居住区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优化清洁能源结构并有效的提升能源的效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制度的革新。比如:20087月,日本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着重提出了低碳居住区建设的理念,实现整个城市碳排放的最小化,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各个部门碳减排的潜力。低碳居住区建设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物质空间的建设以及非物质性的低碳理念宣传和教育是构建低碳居住区的重点。未来我国低碳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将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学化、丰富化的低碳居住区建设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低碳居住区的建设将朝着科学化、丰富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低碳区居住区的设计理念以科学理论依据作为指导,联系居住区的实际环境情况进行综合的规划,更好的实现物质空间建设以及推广非物质层面的一些重要的低碳生活理念。居住区的低碳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城市规划等多种学科内容,同时还包括调查研究公众参与等多种工作方式。这些学科知识和多种规划工作科学合理的综合起来,才能加快低碳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



2.2 逐渐引导居住区非物质内容建设

城市居住区是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行动平台,在城市低碳建设中占用重要的低位。科学合理的编制具有引导性的社区规划方案,合理的指导非物质层面的一些低碳生活宣教于实践,是居住区非物质建设的重点内容。居住区的规划可以视为居民自下而上的进行自治管理方式,是城市低碳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我国的居住区管理体系相协调、相补充。



2.3 不断完善低碳居住区的空间规划

低碳居住区的空间规划是居住区物质空间建设的重点工作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紧凑化以及密度化的发展对低碳城市结构的支撑意义重大。通过不断的积累过去的低碳改造技术经验结合国外的一些低碳居住区的先进设计理念,我国在逐渐完善居住区空间层面的低碳規划设计建设低碳城市居住区的物质空间。在具体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居住区建筑的合理布局以及低碳设计,加强居住区附近的交通低碳设计等。



2.4 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低碳居住区建设要向上升到更好的层次,不但需要国家的政策、规划方案以及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更需要居住区居民积极的参与。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宣传低




碳建设的重要性,鼓励居民积极的参与到低碳建设中来,对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充分的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只有居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更好的贯彻居住区低碳建设的规划方案,同时有效解决低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促进城市的低碳建设和发展。



2.5 逐步实现建筑的低碳化

实现建筑的低碳化是低碳居住区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未来低碳居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根据建筑的实际环境条件以及建筑的结构特征、使用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可再生能源比如:高层建筑以及郊区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此优势进行风力发电;如果居住区地域日照时间长、强度大,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低碳居住区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合理的规划水系统,充分考虑到水的二次回收和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处理所产生的资源消耗,达到间接减排的目的。此外,国家也在居住区不断推行各类节能改造技术,改善建筑设计中不合理的结构,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总之,目前中国居住区建设还不够完善。为了更好的完善低碳居住区建设,我们要对我国低碳居住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个较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去总结低碳技术的设计理念以及低碳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更好的促进低碳居住区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恒升,刘婷婷,余婷 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业发展探讨[J]. 建筑节能. 2011(07)



[2]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3]王瑢.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9)

[4]刘立均,王婷.低碳理念下的居住区规划初探[J]. 山西建筑. 2010(2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T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