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022-10-20 00:06: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验分享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欢迎阅读!
小学生,养成,倾听,认真,培养
经验分享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举起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种种现象引人深思。学生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张扬个性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民主平等也不代表可以无视纪律。;;其实,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养成倾听与交流习惯。;;“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主动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学习者、引导者、促进者,从三尺讲台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工作中,我们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换得学生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讲,学习和生活有了困难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从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喜爱与渴求。;;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3、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上老师要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4教师示范耐心倾听 政涛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


师的道德责任。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教师要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讲和问的同时,要顾及学生的议和答,无论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与教师(教材)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对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满怀期望的鼓励,富于机智的启发引导。;;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互动的、发展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要提倡一种精神,那就是要学会倾听,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我在进行自读课文《乌塔》的拓展思维训练时,有意提出了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孩子们因为各自的家庭和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会大相径庭,于是我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空间给他们分组讨论,我只充当了一个主持协调的合作者和听众的角色。一个人发言,大家认真倾听,不但可以听得明白,还可以鼓励说的人越说越起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还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这方面要实现理想目标,老师的身先示范就非常重要。 5、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说: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6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而不是只給自己听,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更不可粗暴行事,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这种方法,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Qs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