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价值观“墙”起来

2022-08-12 03:2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们的价值观“墙”起来》,欢迎阅读!
价值观,起来,我们
我们的价值观“墙”起来

作者:何田田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2年第5



一面墙,是城市文化的声音出口。千言万语的文化汇聚成一堵墙的精粹,静静呈现出来,等待我们的阅读。表达是创意艺术,内容是文化的价值——走进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终评现场,我们仿佛就走进了智慧火花四射的创意园地,走进了文化理念迸发的价值场所。

/ 何田田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第三届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我们的价值观”为主题、以“水? 生命之源”为分主题,引发的是年轻的中国创意设计力量对公益、文化的思考。

在浙江树人大学美术馆,我们见到了从901件作品中挑选出来的100幅终评作品。作品在美术馆上下两层呈列,一层主要以40×120cm 尺寸的作品为主,这些作品放大还原后,将构成城市墙的主体。二层则以20×200cm 的展示为主。作品类别广泛,有风景地标、纪实生活、传文化、生态自然、公益宣传等等,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写实或者抽象。从秋日私语的北山路到西湖十景的美丽风光,从各个年代的老旧照片到杭州历史变迁,从丝绸瓷器船舶到充满年味的剪纸构成传统文化,从消逝的动物声音到另一幅关爱动物的主旨……我们看到的还有很多很多。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卢少夫教授谈到这次的参赛作品时说:“这次作品的选材非常广泛,有传统手工艺的剪纸,有城市保留的传统建筑,也有取材于历史的丝绸之路,很多作品内容与形式都融合得很好。

整体上比前两届作品的质量更成熟,数量也更多。”

比如我们看到的一幅作品,为“杭州的一天? 纪实插画系列”的“乐活在杭州”,作品图文并茂,黑色行书写着“平和、自在、慢生活”,下方蓝色小字叙述着在杭州的一天,配着图片,在扇形、方形、菱形的窗口里,我们看到文字里描述的杭城——真实寓于日常生活,质朴还原现实的全貌。正如它文字里所说的“2011 年冬的一天,我漫步在杭城,感受这最本土、最自在的杭城,关注杭州市民最日常的生活状态,在现代城市飞跃发展的今天,回归生活的本质,找寻品质生活的意义。”仔细体会,我们都能在熟悉的生活、社会的热点、文化的积淀里找到这些作品创意的源头,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墙绘文化传达的是一座城市的思

索,检视的是城市文化的状态。我们审视到的既是被艺术装饰的创意,又是被城市哺育的文化

异于海报 强调和谐

评选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专家们正在认真专注地解读作品和投票。他们静静地凝视作品,思考着,在看过一幅又一幅的作品后,经过比较,在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上贴上慎重的一票。一圈下来,我们也看到作品的得票比较集中,有些作品的票数较多,有些则一票都没有,可见作品的层次和专家的品位也相对较吻合。专家们也纷纷表示,这一届的参赛作品水平比往年提高不少,风格也较以往丰富,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墙概念理解的加深。

在一幅黑白水墨颜色, 画满鱼尸体的作品前,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雪青教授向我们解释说:“你们看这幅作品,作为海报,我肯定会选它。但是作为文化墙,就不会选,它的色彩过于阴暗,都是鱼的尸体,它做成墙,就会过于压抑,会成为视觉的一种污染。因为文化墙和海报不一样,它是整个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和我们的城市环境、城市文化相融合。要


考虑到审美、教育、视觉的统一。当我们在行车中看到一幅幅亮丽的文化墙时,我们的心情不自觉也会好起来。”我们仔细看了看那幅画,的确,水墨笔触的鱼骨头尸体唤醒了我们公益的警示和慎重,但倘若这一幅画作为一面墙矗立在我们城市的街角的话,大面积的黑色,鱼尸体元素的过量使用,就太过于沉重,太过于触目惊心。再谈到作品评选的标准,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加林也这样说到:“墙饰文化首先要符合最基本的文明、意识上的标准;其次,在艺术的观赏,视觉的角度要健康、和谐。”

一面文化墙,在长度和高度组合下,带来的视觉冲击感是其他海报艺术或公益广告等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它又更加贴近城市生活,它占据城市空间的存在感也非常强烈。因此它在倡导和传播中要运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创意,更加讲究整体的审美,更加注重与城市文化匹配的和谐度。

价值传播 文化“墙”大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投票,《文明用语》、《咏竹》两件创意作品获得金奖,这两件作品不论从创意立意、设计形式、社会性、艺术性等多个角度均获得专家评审的一致认可。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文明用语》和《咏竹》吧。《文明用语》整体色调呈黄色,画面里有各种形状的对话框,符号组成的表情,底部的对话框清晰突出,写着“谢谢你”、“你好啊”、“没关系”、“恭喜你”等问候语。整体感觉轻松愉悦,主旨也显得非常清晰。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雪青教授点评说,这体现的是人和人之间友好的形式,沟通交流在社会上越来越重要。作品使用的对话框、符号这些元素都非常符合年轻人的交流方式,用这种手法体现了文明交流以及沟通重要性的这个主旨。《咏竹》均由绿色的线条用白描的手法勾勒而成,向我们展现了环保时代竹生活的画面。憨厚可爱的熊猫,竹子里画着的精美时装的美女,还有各种生活元素融入在这绿色的竹子海洋里,画面十分清新。专家肯定了作者画图的功力,主旨上画面包含的可以说是低碳、生态、自然、设计时尚、传统和国际的总览。

在这两幅金奖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墙的典型中,我们看到了文化渗透的力量。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周小瓯教授这样讲到:“文化墙对我们价值观的塑造,对自然保护宣传的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评选出的作品也正是起到了审美趋势的导向作用,我们的文化墙要与环境、自然相融入,在一种简单、通俗的氛围里,起到普及的教育作用,美化作用。”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的副院长郑桂玉也谈到:“我们要将闲置的文化墙作为一个载体,将提升市民的审美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去。”

文化墙,是一种具有张力的文化传播,在这样一面墙上,我们分享创意、分享价值、分享观点、分享进步。相信,未来的城市墙,也一定会让我们的城市文化更加“墙”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F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