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文档

2022-10-15 17:39: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文档》,欢迎阅读!
小学生,自律,培养,能力,文档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小学

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都龙镇中心学校五年级

自律能力是一种意志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是一人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只有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才能战胜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但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和发展成的。 小学生的中枢精神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制能力弱,爱做小动作。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尤为明显。表现为鞋带散了不会系,鞋子不分左右穿,裤子不分前后的笑话。甚至有的孩子吃饭还要家长喂,有些孩子在家长的温室教育下,使他们养成了任性、脆弱、贪图享受,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生活中,他们会面对许多的诱惑,即使生了蛀牙,也会受到糖果的诱惑。面对各种诱惑,自律能力弱的学生往往不知不觉陷入其中。表现为:做事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管不住自己、上课插嘴、骚扰同学、在家看电视没完没了、写作业草草了事等。孩子的自控能力与他自身的智力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自控能力来自他们的内心,而不是头脑。这种能力是一种心理因素,协调着孩子的行为。每个孩子的自控能力都具有差异性,导致了孩子们行为上的不同。因此,小学低年级起就应该着手进行的引导和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塑造其果断,坚韧和责任感的个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教师的为主;第二阶段重点在于促进学生由他律自律的变化;

第三阶段放手让学生以自我管理为主。 第一阶段——为主 开学初,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陌生的。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初步树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 1.学习规范、明确要求、培养自律能力。 首先,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班规”“校规,以此作为孩子行为的准则,作为孩子判断和评价自己言语和行动的依据。约束孩子的行为。起初,孩子只是粗略地懂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即使不一定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习惯成自然,孩子会做一定自我约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班规也应赋予更多的道得意义。对于中高段的学生,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熟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不仅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同事,力强检查、评比和监督、使学生的局执行逐步符合规范要求。

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根据孩子的心理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将学习卫生礼貌制成很有吸引力的图片布置在教室,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的激励法。从而,很好的调动了学生遵守纪律的积极性。

然后,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要求没有商量:从接手该班抓的第一件事起、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深深地打下烙印,只要你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得按照要求做到,而且一定得做好,做不到的绝对不放过。针对做不到的学生可以采取有效的。并且学生和家长还挑不出毛病的方法。你开始抓的这件事对你下一步的班级管理非常有利,而且该是学生容易做到的。如:认真书写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眼保健操等。一步一步的来,不要一下抓好几样。要抓就必须得抓到底,就是持之以恒。 2.家校合作,营造育人氛围。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要想把自律能力的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分钟,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去充当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力量的桥梁和纽带,运用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其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要抓住每次家长会的机会,向各位家长讲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意义,介绍一些培养自律能力或习惯的方法,号召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具体措施是:改变溺爱、娇惯孩子的教养方法,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吃苦耐劳、特别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机会。更应该严格要求,使之逐渐克服,切记简单粗暴,打骂体罚。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尽量不用物质刺激或奖励、即使批评也要在先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后进行。使孩子看到成绩,这样既纠正了错误或不良行为,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案例:五年级()班的李德江,他刚从四台坡转学到我班时,他的行为习惯特糟糕,今天不是跟别人打架,就是昨天拿别人的东西,甚至别人的零食也偷了吃。加上刚从农村来,电脑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是一名住校生,有一天晚上,关灯睡觉的铃声已响过,他等其他的室友睡熟后,悄悄起床并叫上一个室友,来到学校大会议室,用砖头把玻璃打碎,从破口处把房门打开,进入室内玩游戏玩到半夜回到宿舍。这件事被学校领导知道后,为教育其以后不犯同样的错,学校通知了其家长到校来配合教育他父母一到学校来,知道了事情后,采取了比较粗鲁的教育方法拳脚相加就是一顿毒打.经在场的老师的劝阻下,才停止了毒打。后通过教师及家长的耐心教育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老师及家长保证改正错误。在后来的时间里,这位学生的言行慢慢有所改变,变得上课会专心听讲,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再拿别人的东西了,也不再沉迷游戏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提升了好几名。老师提名表扬后,这学期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好。 3.教师的从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威信不容忽视。儿童喜欢模仿榜样行为,榜样的替代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儿童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因此,教师一定要为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第二阶段——他律自律 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各方面的行为已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仍然以教师的他律为主。本阶段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逐渐由他律自律过度。

1、制定班级公约,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根据班级情况,可组织学生讨论自行制定《学习纪律》《集体活动纪律》《课间操、眼保健操要求》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所遵循,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监督组织。使得班级各项扎实、有序、规范地开展起来,班集体也就日趋成熟。

2 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自我教育 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自律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克制自己,提高自律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会发现,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很崇高,孩子喜欢老师的一举一动。根据这一特点,老师除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做好榜样。经过一段日子后,你会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初步产生了自我控制和管理的愿望和内在动力,改变了过去师生之间猫捉老鼠的对立关系。老师在也好,老师不在也吧,他们能主动寻找一切时机锻炼自己、考验自己、表现自己,不自觉地实施着自我教育

3、从小事入手,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随机教育即:从孩子们看得到、摸得着的小事、小处入手,捕捉教育契机,随时进行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DZ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