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6

2023-02-05 11:4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雨巷》6》,欢迎阅读!
《雨巷》6
沽源县第一中学语文导学案 模块名称:人教版必修一 6 学时

主备课人:马艳民 使用时间

【课 题】《雨巷》同步练习

学习目标】: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崖勒马 外之音 B.按 刚毅木 方凿圆 C.静 天盖地 所向披 D 兔三窟 揉造作 2.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A.彷徨 寂寥 河畔 色彩斑斓 B.竹篙 漫溯 凄宛 惆怅而归 C.笙箫 繁衍 挑衅 彳亍独行 D.记载 哀怨 浮藻 碧波荡漾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下列对《雨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向(

A“丁香”是我国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用它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

B“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构成一个凄美的意象。

课外阅读

6、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

1 2

【随 笔】


沽源县第一中学语文导学案 模块名称:人教版必修一 6 学时

主备课人:马艳民 使用时间

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注: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作者由静江府(今广西桂林)调任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成都北面有望乡台。此诗作于入川赴任之时。这里用它为题,不一定实指其地。 1)本诗是怎样以“望”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 答:

【课后反思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8R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