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的文献综述

2023-05-18 10:3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的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弱势群体,综述,文献,关于,教育


关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的文献综述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因此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亟待全社会的关注,共筑全纳教育的理念。本文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的出现、起、研究趋势等四个方面入手,整理与归纳相关文献,以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全纳教育这一世界性的教育思潮,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全纳教育提供理论撑和有益探索。



关键词:全纳教育;弱势群体

一、关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理念的出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定文化政治的兴起,民主化浪潮的推进,人们的观念不断的转变,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困境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全纳教育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最早可追溯到西方文艺复兴与法国思想启蒙时期人们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一系列社会运动,在民全、平等、尊严等价值目标的影响下,为弱势群体谋求教育福利的全纳教育应运而生。1984年学者斯坦巴克明确提出全纳教育的思想后就成为特殊教育领域讨论的焦点。



二、关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思想的兴起

全纳教育是在教育组织的直接推动下兴起与发展起来的,其中三次国际性的会议对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990年在泰国世界全民教育大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全民教育一概念,全民教育的目标是解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次大会为全纳教育搭建好了平台。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特殊教育要世界大会-入学和质量,会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公平的、接纳不同需求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过程,号召全世界各地应该广泛的开展全纳教育自此全纳教育正式拉开了序幕。2008年在瑞士召开了48届国际教育大会‘全纳教育未来之路’,此次大会呼吁各国教育系统建立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全社会。各国在此次大会上达成共识,掀起了全纳教育的热潮。



三、关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研究的趋势

(一)全纳教育成为一种关于教育哲学思潮

全纳教育成为一种关于教育哲学思潮: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汤姆森认为全纳教育为一个从低到高逐渐演变的教育体系,他提出全纳教育教育体系的全纳,而非一体化的学习环境。英国学者托尼立足社会学视角,将全纳教育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他指出全纳作为一种普适教育,应过渡到普通教育范畴。澳大利亚学者贝利把全纳视为一种需要学生与之适应的静态模式,更关心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教育融合,强调普通的教育环境中应该包括特殊儿童,他们享有的权利并非校长、教师等人的建议与专业判断。






(二)全纳教育是一种关于特殊学生的教育价值

全纳教育是一种关于特殊学生的教育价值:美国学者史密斯波洛威认为所有特殊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所有特殊儿童都有与正常学生一样的自然学习生活环境。美国学者学者吉弗纳支持儿童权利与需求,强调学校给予学生的安全、成功及被接纳感。美国学者强调要尊重个体的差异与教育权利,全纳计划包括建立以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的支持性社区,以邻近学校作为教育实施地点。



四、我国关于弱势群体全纳教育的思考与运用

国内学者对全纳教育的思考逐年增长与丰富,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按照全纳教育的篇名进行检索,1994年到2018年相关研究文献836篇,90年代相关文章15篇,2001年到2010年相关文章409篇,2011年到2018年文章就有422篇。我国关于全纳教育研究更多倾向社会、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教育融合,同时关注困境儿童的需求保障。90年代部分学者就提出纳性教育,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2000年后有学者就从个体需求角度出发,强调困境儿童全纳教育是一种教育包容与持续教育的过程,积极促进个体参与集体合作,为国内诸多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到了2010年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全纳教育的效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赵晓红从我国大陆弱势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与特点研究对认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两种安置形式虽然各有利弊,但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WinzerM.A.1993.The history of special educationFrom isolation to integration.WashingtonD.C.Gallaudet University Press.



[2]StainbackW.& StainbackS.1984.Arationale for the merger of special and regular education.Except ional Children51102 -111.



[3]仲建维.全纳教育:定义与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35.

[4]柳树森.全纳教育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彭霞光.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解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6]Peter Cloughand & Jenny Corbett.Theories of inclusive EducationA Students’ Guide[M].London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2000.7.



[7]黄志成.全纳教育研究访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8]BaileyJ.& du PlessisD.1998.An investig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s attitudes toward inclusio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2112- 29.



[9]SmithT.C.PollowayE.A.PattonJ.R.& DowdyC.A.2001.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3rd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10]FalveyM.A.GivnerC.C.& KimmC.1995.What is an inclusive school.In R.A.Villa & J.S.ThousandEdsCreating an inclusive schoolpp.1- 13.US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1]SalendS.J.1998.Effective mainstreamingCreating inclusive classrooms3rd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Inc.



[12]彭霞光.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解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13]黃志成.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7



[14]25 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5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