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
含义及作用
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 物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 皓
1.比喻
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 喻。
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 的美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 物形象
丽与温柔。
化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 断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 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 与叫
2.比拟
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 形象、生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 因爱梅而至
动的作用。
销魂,把粉蝶对梅的 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
3.借代
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 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
4.夸张
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 法,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 更
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 事、痛
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恨敌人的心情。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 或
5对偶
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 称;从
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 土,对仗
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 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 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 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 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 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 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 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 花几眼;例句及分析
的不幸遭遇。
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
6对比
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 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 着,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先提出冋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
7.设问
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
雨!”以设问做结,以实写 虚,一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 令人回
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 具体可感
味。
的形象。
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 雨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任平生。”使用反冋句式,表 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刘禹锡《竹枝词一首(其一)》: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 双
9.双关
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 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 出一种委婉含畜的情感。
“杨 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 晴。”“晴”与“情”同音,以 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 的有情。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 管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 文
10.互文 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 表示
个完整的意思。
弦。”(白居易《琵琶行》)“主 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 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 上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这
11.叠词
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子的词。作用是 增
七组叠词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 表达
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 用。
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 神状态。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 牵牛”(李商隐《马嵬》),将此日 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 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 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0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