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计划表格

2022-10-19 03:39: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科教学计划表格》,欢迎阅读!
教学计划,表格,学科
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2)班 58人(男生27人,女生31人)

二(3)班 59人(男生30人,女生29人)



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

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和表内乘除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二),图形与拼组, 混合运算,时、分、秒的认识,统计。其中,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二)

为本册教学的重点。

教材编写特点: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

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2、注重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合为一个过程。4、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

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 人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

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



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

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5、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千米,认识分米、毫米,能结合实际恰当地



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6、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7、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段统计的方法。

数学思考: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学生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

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

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rX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