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欢迎阅读!

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21年《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数据,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76.57%。因此,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平台,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但是,小微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小、散、乱、差”,即企业规模小,行业分布散,竞争秩序乱,管理水平差。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雨花实际,我们作了些思考和探索。 一、 区内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生产经营单位9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140家,其余的小微企业约7000多家,主要从事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废旧回收等行业,大部分企业存在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主体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 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在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方面,一些企业领导“说得重要,做得次要,不忙”。有的企业领导重效率轻安全,重产出轻安全。他们可以在安全投资方面省钱,他们的侥幸心理很严重。一些企业没有配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即使他们配备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或者有多个职位,或者没有工作权利,或者能力不足。有的企业违规用工,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员工缺乏安全技能和风险意识。他们行事鲁莽盲目
糊干,三违现象严重。
(二)企业本质安全基础薄弱。一些小微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过时的设备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严重危害员工的生产健康和安全。部分租赁厂房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防护距离不够。一些私人改建、扩建和建造,破坏了工厂原有的安全设施和布局。有的私自改装、改造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增加安全事故风险。为了避免办理安全许可证的费用,一些人利用无证人员违规从事特殊作业,这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三)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以西善桥街道为例,全街道生产型企业3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其余均为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目前,街道安监办共有工作人员5名,每个社区1名兼职安全员,存在点多、面广、任务重的问题。同时,街道安监办工作人员不仅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还承担环保、特种设备等管理职责,实际从事安全管理时间有限。此外,有的街道安全员属于半路出家,之前没有从事过具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经验和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管、管什么”。
(四) 安全生产政策难以落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和政策层面。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很高的要求。规模以上企业的内容很多,涉及的小微企业相对较少,小微企业“遥不可及、做不到”。第二,在日常监督层面。各级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在大企业监督、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隐患整改、重大事故预防等方面下功夫。他们认为小微企业并不安全
会发生大事故,不会存在大隐患,不会存在危险装置,致使部分小微企业游离于监管之外。
二、 国内外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实践
西方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从培训、咨询和安全投入等方面进行支持。例如,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建立安全与健康项目,为全美各州小微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联邦安全与健康项目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对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指定优先领域中的雇员或雇主提供训练或其他教育服务,期限为12个月。训练内容主要涉及工作场所事故隐患辨识、整改以及防范,目的在于增强雇员或雇主的安全与健康意识,建立和完善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近年来,各地在小微企业安全监管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委托管理”模式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新之一。委托管理是指委托具有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安全中介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咨询、指导和服务。2022,浙江省市东阳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托管的通知》,全面实施了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委托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东阳市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之一,拥有近万家小微企业。由于小微企业只注重组织生产,大多数企业没有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安全管理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是一个容易发生事故的领域。东阳市按照“自愿、有序、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中介机构为小微企业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和事故预防措施
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等方面进行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建立防范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的要求,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持续改进。是规范企业安全管理行为的有效途径。江苏省扬中市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策支持。为提高创业积极性,市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奖励扶持,奖励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小微企业。第二,执法是强制性的。对小微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停产停业整顿,对未按期整改隐患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消除小微企业负责人的侥幸心理。第三,积极服务。建立服务联系工作制度,指导定点、定员小微企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缓解企业人才短缺的后顾之忧。
三、关于加强区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破解小微企业安全管理难题,一手要狠抓安全监管,督促企业依法依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一手要狠抓安全服务,主动作为、主动服务,重点解决小微企业安全专业人才短缺、安全管理水平薄弱、员工安全技能不足等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n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