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嘉庚精神论文》,欢迎阅读!

陈嘉庚精神论文
——陈嘉庚精神内涵
[摘要] 陈嘉庚,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伟大侨胞,一个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大爱国华侨领袖。他既是杰出的教育家,也是著名的实业家,;他既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他用他的身体力行,让所有国人对他肃然起敬。他的精神也为祖国重要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陈嘉庚 爱国精神 兴资办学
陈嘉庚曾说过,“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去。”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都不要吝惜;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他用钱的最重要原则,是处处为国家为社会着想,而不是为个人和子孙打算。就是这样一个人,坚定自己的信念,怀揣着爱国情怀,背负着保卫家园的责任,追逐科技兴国的理想,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从未动摇。 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活动是随着时代巨轮的前进而发展的,在近、现代中国和东南亚华族史上有着典型的意义,因而成为一面“华侨旗帜”。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抗日战争以前,具有“正统”观念的陈嘉庚把爱国和反清、拥护孙中山革命结合起来,格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以拯救国家危难为己任,认为“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细”,把兴办教育和实业,发扬民族文化同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希图实现他报效祖国的抱负。全国抗战开始后,陈嘉庚团结华侨奔走呼号,支援祖国抗战,拥护实行持久抗战和全面抗战。他反对修复被日军炸坏的私宅,认为“若先建私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大贤气质溢于言表。抗战当中,陈嘉庚还用是否“忠心抗日”作为试金石去衡量广切政党和个人,把个人生命财产置于度外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的尊严,这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最主要的体现。抗战一胜利,陈嘉庚勇敢地同一切阻碍和破坏祖国团结抗战的顽固势力、反动势力作斗争。他针对蒋介石集团的种种倒行逆施严加揭露和抨击,对汪精卫亲日派的叛国投敌罪行予以无情的痛斥。对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与祸国罪行的揭露更加淋漓尽致,指出“若望国民党贪官污吏放下屠刀,还政于民,正无异与虎谋皮”。他旗帜鲜明地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他说:“日寇败降两年以来,余揭示蒋氏祸国罪状,向中外人士声讨,已历多次。…余为国家民族前途计,亦为公理正义计,故不能苟安缄默也。“1949年陈嘉庚应邀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得以充实、升华、光彩夺目。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积极建设者。他回祖国慰劳考察期间,多次声言要“凭良心与人格”说话,这种“良心”正是赤诚的爱国之心,这种“人格”就是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格。这次祖国之行是他一生中重大转折点,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注入崭新的内容。
陈嘉庚坚持抗日到底,针对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40135.htm" \t
"_blank" 汪精卫等人的妥协方案,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20.htm" \t "_blank" 汉奸”的著名提案。电文提案经5次删改,原意被歪曲,锋芒被砍掉,尽管如此,仍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振奋了全国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人心,对于当时重庆的主战派亦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
(按:上述“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是盛传的十一字之提案,和事实有出入。提案原文不止11字,而是三条、100多字。汪精卫一伙删去其第二、三条提案,对第一条则几经修改,想模糊提案的针对性,删改为“公务员不得谈和平案”。后经大会成员激烈讨论,认为9个字的修改案含糊不清,不伦不类,形同儿戏,表示反对。最终定下的则是19个字,即“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不得言和案”,成为国民参政会正式文献记录
在案,在1938年11月2日重庆《中央日报》上公诸于众。由于这是陈嘉庚提出的震动中外的坚决反对汉奸国贼、妥协分子投降卖国的著名提案
内战时期活动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抗议。并且抵制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指出蒋介石“一夫独裁,遂不惜媚外卖国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有过而无不及。”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931255.htm" \t "_blank" 1947年,又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简称“民联社”),积极声援民主党派关于制止内战的斗争。
1895年2月12日,游历海外多年的孙中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随后,他遍游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比利时以及南洋各国,所到之处,广泛接触当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向他们宣传革命,并募集革命所需经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最终推翻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
兴资办学
陈嘉庚是一位教育事业家,他一生对教育极重视、对办学很热心。他毕生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和世界所未见。倾资办学是嘉庚精神的重要体现,其业绩早已闻名海内外,本文仅作片断述妥。陈嘉庚早年就有教育兴邦的抱负,“思欲尽国民一份子之大职。”他在19l9年的一次演讲时说:“吾人欲竞存于世界而求免天滨之淘汰,非兴教育与实业不为功”;还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把教育提高到救国图强的高度。可见,陈嘉庚正是沿着“爱国——救国——强国”的轨迹,逐步提高办学的思想境界。陈嘉庚重义轻利,认为:“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于是他“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几乎倾注了他的全部财产。例如,1926年是他个人财产达到顶峰的时期,其财产不过1200多万元,但在1904年至1931年间支出的1321万元中,捐资办学的费用就占92%,家用开支仅占2。2%。尽管到了1930年其实业进入极低谷时,他对教育也“不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表示“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之荣枯”。像他这种大公无私的义举,在中国教育史上乃“千古一人”也。
陈嘉庚从1894年始创惕斋学塾到1956年间,在福建集美陆续建有各级(类)学校和附属设施,形成、个校舍林立、设备齐全的教育体系,即集美学校。在1921年,他又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在侨居海外近60年间,带头创办了五所华文中小学,二所中专学校,资助过其它一些华侨学校等。陈嘉庚倾资办学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可概括为整体规划、全面发展、广育人才、严格管理、慎择师长、重视师资、讲究质量、改革充实。
陈嘉庚倾资办学67年的沧桑历程,集中地反映了他无私奉献、一生为社会服务的牺牲精神,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临终前那“台湾必须归祖国”和“学校要继续办下去”的两句话,最突出地说明了爱国主义和倾资办学是嘉庚精神两块不朽基石。
结语
先生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永无止境,也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后来人。李光前、陈文确、陈六使、陈永和、李尚大、李陆大……无数的海外华侨受嘉庚精神影响,回到祖国斥资兴学,为集美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崇高的爱国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G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