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预习、讲解不到位怎么办》,欢迎阅读!

学生预习、讲解不到位怎么办
初二数学组 马云飞
大家好,我接到的研讨课题是《学生预习、讲解不到位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分为如下几个子问题来研究:
一、对学生预习的几点思考; 二、不到位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三、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解决措施。
先讲个人对预习的几点思考,期待各位的共鸣。
1、每一节数学课前都要学生预习吗?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个别课型学生预习会降低数学的神秘感与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期待,特别是一些结论性的课堂不适宜学生提前预习,比如杨华老师今天上午上的课题《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
2、学生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堂该如何兼顾两头(优生与后进生),教师如何有效发挥引导作用? 3、学生每天有家庭作业即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完成导学案达标反馈部分,如果再增加预习作业的过高要求,是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学生预习的量如何把握?
再讲第二点,学生预习不到位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口头禅”:“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从我对我们学校学生十多年的了解来看,学生预习数学时大多是沿袭预习语文的方法,重“读”轻“想”,重“记”轻“懂”;纯模仿,不思考;只记忆,不探究,更不谈对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会有任何感受。
解决它的方法我觉得分为两点:
(1)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辅导
教会学生做什么(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发展学生的思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具体到每节课则要做到预习有目标性、针对性,要有检查和评价,让学生预习的时间分配也不完全是放在课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也可以在当天课上留几分钟时间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下节内容,做个针对性的指导。
(2)学生要掌握并实践具体预习方法
1
1.任务落实预习法。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导学案要重在“导”上,而不是重在练上。
2.笔记预习法。课前预习,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从教辅用书中找到重点例题、重要方法等,以加深对本节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此类方法适合B、C类学生,教师可课前检查。同时这也是数学预习的基本方法。
3.自主质疑探究法。问题是学习的源泉,没有问题的学习就如一潭死水,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搞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等第二天老师讲解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听课就有针对性,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这一方法和上一个方法有类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自主质疑法主是在记录自己在预习时弄不清楚的问题,此类方法适合A类学生,教师可课前检查。
4.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5.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6.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第三点,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解决措施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6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