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项目解读》,欢迎阅读!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项目解读
2012年10月8日,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长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就是将已经分化了的成年体细胞进行诱导,让其重新回到发育早期多能性干细胞状态,重新获得发育成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在细胞层面实现了‘返老还童’。”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他们精彩的成果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发育的传统观念,关于细胞命运调控和发育的教科书内容已经被重新改写。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江云认为,获奖的研究工作破除了以往认为胚胎发育及细胞分化不可逆的概念,完成了在体细胞中转入基因并将其转化为干细胞的重大突破,为实现干细胞治疗及体外器官培养铺平了道路。
早在戈登研究前很多年,科学家就已经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938年,德国科学家Spemann提出了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和设想;后来,戈登分别发表于1962年和1966年的工作创造性地回答了Spemann的问题,证明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核移植改变命运,生命可以重新启动;而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首次成功,则是大家熟悉的1997年发表的克隆羊“多利”的工作。相对于细胞核移植的烦琐和复杂,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认为,2006 年山中伸弥仅用4个基因就让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的工作,显得更为神奇。随之,小鼠、人等不同物种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成功已经反复证明了细胞命运是可以通过基因调节转换的。 “今后,也许能实现人体的器官像汽车零件一样可以更换。”王江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这项成果颠覆了人们对发育分化的传统观念,颠覆了人们对干细胞分化为体细胞这一过程不可逆的固有观念,为获取多能性干细胞增添了一个新的途径,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干细胞治疗临床转化研究”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裴雪涛教授对于该获奖项目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q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