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启蒙教育:5个育儿“伪真理”》,欢迎阅读!

【育儿知识】启蒙教育:5个育儿“伪真理”
初为父母,我们会从书本上或者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很多颠簸不破的育儿真理。但是如果我们较较真,就会发现这些“真理”的实质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有理。下面就是几个肯定在你的头脑中存在过,并且常常在妈妈间传播的“真理”。那么,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这些话真的正确吗?
一个错误的事实是: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你的孩子。
·不完全真相:当然,你肯定比任何都清楚孩子更爱吃香蕉还是桃子。当他挤着眼睛吭哧的时候,你可以准确判断出他究竟是困了还是饿了。 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更真实的情况: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时,你也不可辩驳地受到一种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观偏见。因为,你很容易被爱蒙蔽双眼。你很难像孩子的保姆、老师那样客观地看待你的孩子,并且你也不能够像她们在接触了很多同龄孩子之后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一般来说,旁观者可以给父母提供更真实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断标准,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我们常常下意识地把孩子的缺点藏在别人的嘴里。在更多人或我们相信的人向我们提起之前,我们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我记得保姆曾多次暗示我的孩子可能有听力问题,但我总是告诉她“不可能,因为……”出于各种原因。然而,当孩子体检时,保健医生郑重地对我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听力障碍”,我意识到:的确,他每次看电视时都会打开很大的音量,每次我跟他说话时,他都会像在大喊一样做出反应。
当然,促使这条“伪真理”长期成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个可爱的小两面派。他常常在人前一个样,回到家里一个样。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能说会道、任劳任怨,可是回到家里就又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宝宝。有个孩子在外面胆小、收敛,在家里却无法无天。无论孩子在你面前更可爱还是更顽劣,那都仅仅是他的一个侧面。 ·我们能做什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改变不同的形象,或勇敢或懦弱,或独立或依赖。但不管他长什么样,请宽容他的能力,他的爱好,他的梦想。。。他的真面目。
伪真理之二:你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
·不完全事实:毫无疑问,儿童的性格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全面影响。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将成为改变儿童性格的不确定因素。
·更真实的情况:虽然父母的后天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那仅仅是各种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与生俱来的基因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性格差别起到30%~70%的决定作用。从双胞胎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生长在同样的家庭,有同样的父母,在同
样的养育方法下长大,拥有同样的宠物和玩伴,但是他们还是会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爱好。他们对于从没有见过的事物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反差。同样是水从淋浴喷头中倾泻而出,可能一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而另一个则无动于衷甚至兴奋无比。孩子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当他们诞生的时候,
·我们能做什么:孩子不是黏土,不能按照模子被塑造成大卫或维纳斯。但你可以通过教育来规范他的行为,引导和影响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没有一个孩子出生时喜欢做家务,但我们可以教他如何保持房间干净整洁。即使孩子生下来就是莫扎特,你也需要让他接触音乐和乐器,以激发他体内的潜力。
伪真理之三: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容易变成一个好孩子。
·不完整的事实:从给孩子安全感的角度来看,父母经常陪伴孩子,这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依赖,他们可以随时由父母照顾。这对孩子们有好处。
·更真实的情况:孩子不是不堪一击的花朵。他们需要并且完全可以应对外界的环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间断的、无微不至的照料。专家们认为,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样可以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细心的保姆。所以,你不需要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地围着孩子转。
此外,你不断的练习可能无法改变孩子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将年轻母亲分为三组:产假后立即上班的母亲、在家工作的母亲和全职母亲。一年后,对儿童依赖性的测试显示,依赖程度最低的群体是母亲在家工作的群体。对这些孩子来说,只要母亲在家里,不管她是在打电话、敲电脑、在他面前摇瓶子,还是什么都不做。许多全职妈妈会发现他们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但一旦孩子开始上学 幼儿
花园里,会“忘恩负义”地把妈妈撇在一边,快乐地享受集体生活。
·我们能怎么办:这件事上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每个妈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对孩子最合适。 错误真相4:你应该给你的孩子最好的东西。
·不完全真相:我们应该尽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为此,我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看看壁橱里那些弃之不用的插座保护套和婴儿监视器,那些都是我们爱的体现。
·更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为孩子们花了很多钱。在美国,每年用于儿童的支出为3000亿美元。请注意,这是1亿,而不是1万!然后想想孩子们现在或将来真正需要什么。 然后你要再想想,我们这个物质充足的文明究竟会对孩子有什么导向。充斥各处的广告教给孩子总是在说“我要,我要,我要!”其实,我们真正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学会什么
叫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赶紧去买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无限期待和一朝拥有的美好滋味了。
溺爱往往成为行为问题的催化剂。被宠坏的孩子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吃海塞菜、玩特技、学习成绩差、上网成瘾,甚至吸毒。
·我们能怎么办:你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不是能够从商场买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粮,简单且无价,比如爱,比如规矩,比如坚定的意志。 虚假真相5:你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
·不完全真相: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充满爱心、乐于帮助别人、给人安全感并且热心社会公益。因此,你的孩子也应该以你为榜样。
·更正确的说法是:这实际上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一个或多个榜样。也许你可以做个实验。例如,如果你把一些深绿色的树叶吞进嘴里,你的孩子会吃菠菜吗?如果你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孩子的房间可能还是一团糟。显然,认为你的孩子会像你一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要以为如果你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会看到它,记住它,并在他们长大后效仿。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你的工作、职位和薪水都毫无意义。孩子们不想要也无法体验所谓的成人成功。
也有的父母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慢慢成为孩子的榜样。嘿嘿,想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吧。你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的,又做了多少在他们看来“一意孤行”的事情呢?
我们想说的是,以父母为榜样是难以察觉的,不是精心策划的。我父亲说,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父亲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现在,我父亲也在问我同样的问题。我知道我父亲的目的是想让我为他人着想,所以当我成为母亲时,我会继承这个好传统
·我们能怎么办:你的习惯或者你的技能是无法遗传的,无论好与坏。举个有趣的例子,我妈妈从来不吃蔬菜沙拉,但是我现在却每顿必吃。所以,你只要尽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难为自己。这才是真实的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