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水

2023-03-17 13:4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诗歌中的水》,欢迎阅读!
李白,诗歌
李白诗歌中的水

李白诗歌中的水

一样的江水,相似的离情,一个“衔杯惜未倾”,一个“停我怅望”;一个“长江万里情”,一个“江上徒离忧”。李白这首诗无疑有着谢诗的影子,大约是相似的场景、相似的事件、相似的情思,使得李白想起来了谢的这首诗吧,因此他也直言“诺谓楚人重,诗传谢清”。可见李白之才情亦非凭空而来,若不是“始终学《选》诗”[4],哪得佳?又如《古风》其二十二,一诗化用了陆机、吴均、江淹、沈约等多人的诗作,故以“清新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形容李白,实非虚言也。

六朝时长江汉水一代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建康江宁一带又都是沿着长江的城镇,是水滋养了那个时代,而水也保存在了民歌中,流传至今。因此,六朝民歌对李白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六朝诗人,那是双重的作用和影响。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萧纲学习民歌的《乌栖曲》(四首其一) 芙蓉作船丝作竿,北斗横天月将落。采桑渡头碍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长夜过去了,但情“郎”始终没有来。在小船上等待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女子陷入了痛苦的思念之中。月亮就要下去了,你为什么还不来?是不是黄河太宽?还是你怕风波太大?芙蓉花叶一般的小船和用一层层丝缠绕的竹篙,都是痴情女子坚贞美好的心意;于黄河,畏于风波的,是“郎”的犹豫、害怕?还是人言可畏?

诗歌语言清新风格优美,感情朴实,江南水一般的韵味,始终在诗里流动飞扬。萧纲这首属于宫体诗的《乌栖曲》,李白读了以后,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于是他也用民歌体,一连写了六首《横江词》,其中三首,就是对萧纲诗中人的回应,情的回应,水的回应: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二)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杨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


帆人。(其三)

横江馆前津吏迎,为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五)

李白的这几首诗,都在解释萧纲诗里“情郎”没有来约会的原因。一说是“横江欲渡风波恶”;二说是“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三说是,你有什么事那么着急?“如此风波不可行!”明代的胡应显然看到了萧纲诗中急欲渡河的“情郎”,也看到了大呼“情郎”危险的李白如此激动。同时他在《诗》中客观地评判说,萧纲的《乌栖曲》“奇丽精工,齐梁短古,当为绝唱。”又说:“太白《横江词》全出此”。篇篇是情,篇篇是人,篇篇是水。李白诗中水的源流,人的源流,情的源流,可见一斑。

李白少时生活在青莲乡,青年时曾在青城“养奇禽千计”(《上安州裴长史书》),至二十五岁初出蜀地,经重庆三峡,南游洞庭,又上庐山,东下金陵、扬州。二十七岁为观云梦泽来到安陆,一路皆船,一路皆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赠钱征君少阳》),饮的也是长江水,安陆的水。由山水滋养的李白,就像春雨中的植物,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花。

李白诗中的水,最后去了哪里?流向天际,流入大荒?像他在《渡荆门送别》中说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的。但李白诗中的水,更是流入后代无数诗人的诗集中。

流入大荒的水,滋润着大荒的土地,变成人和植物的养分。在李白走过的地方,无论是牡丹国色,还是空谷幽兰,或是柳色青青,那都是水的子女。李白诗歌的影响,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蕴含着六朝民歌之水的诗歌风格,李白之水流经之处,可谓处处开花。

有宋一代,苏东坡的诗词中,固然是“水光接天”,到了明代,高启学习李白,也继承了诗中之水,其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曰:“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其时更有李攀龙、王世贞扬其波,明七子的文学思想又影响到日本的荻生及其弟子服部南郭。清代诗人黄景仁梦见了李白,写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en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