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人民日报》时事评论内容的特征

2023-01-07 23:4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当代《人民日报》时事评论内容的特征》,欢迎阅读!
人民日报,时事,当代,特征,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当代《人民日报》时事评论内容的特征

作者:赵佳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10

[摘要]《人民日报》的时事评论以其文风从严谨、生硬地向群众传达国家各项政策到选题关注社会热点、观点多元化、语言和表达形式更加亲民,从整体上呈现出开放式的发展形态,为《人民日报》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期《人民日报》的时事评论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创新意识和新的特征。

[关键词]《人民日报》 时评 特征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80-01 一、《人民日报》时事评论内容关注社会热点

新世纪《人民日报》时事评论内容关注民生心态方面的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进行点评。这些文章无论是题材本身还是文中所表达的观点,都引起了密切关注。如食品安全问题多次在《人民日报》时事评论板块中被关注,其认为食品安全标准公开透明才不至于成为公众的焦虑,也才能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牢固防火墙社会热议的话题事件,也是社会矛盾反映比较集中的体现,《人民日报》对这些事件和现象都给予了旗帜鲜明的抨击。 二、《人民日报》时事评论观点多元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现实所反映出来的群众心态和情感诉求,它既是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利,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人民日报》一系列时事评论清楚地表明立场,极大地关注了处于社会中下阶层人群,并同时深入挖掘社会各阶层的心态,在舆论上予以支持或反对的有力声音。

三、《人民日报》时事评论立足高远,指导和监督各地执政者

《人民日报》始终将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情况与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对各级政府工作建言献策。站得高看得远,就应当着眼大局,从大局上把握整体言论的引导方向,同时要选择踏实做事,从基层群众的角度出发,清楚大多数群众的心理。例如在关注社会心态这组系列文章中让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以包容心对待社会异质思维》中,要求手握权力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执政者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在《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一文中,评论记者对地方执政者的期望变得更加具体:少一点我没时间跟你闲扯的野蛮态度,多一点平心静气的理解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教条口号,多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公众信息的及时公开;少一点买不起房为什么不租的不负责任,多一点尽快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行速度。

四、《人民日报》时事评论题材多样化,视角全面化

选题既是评论文章最基本的构成部分,也是立论的基本点,离开了选题,作者的观点就成了空谈。《人民日报》时评版块一方面开设今日谈”“市场随笔等小言评论专栏,这些栏目上所刊发的新闻时评,选题通常比较小,选的都是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而任仲平”“人民论坛等时评栏目则更加注重相对比较大的新闻事件作为选题。在评论角度上,所有时评文章更注重俯下头来的原则,驱除党报高高在上不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寻觅鲜活的因素,努力从贴近群众生活的角度来论说。过去,《人民日报》时评在承认新闻性上很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也曾有过障碍、走过弯路。新闻时评的选题因阶级斗争而一度消失,评论成了打倒阶级敌人的武器。以政治生活为全部的评论,失去了本身的魅力。新闻评论无限拔高、强调新闻的政治属性,新闻性却被压缩、忽视甚至彻底抛弃。但事实上,时评的评论对象是新闻事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新闻事实是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众多社会上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常常隐藏于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类新闻事件,这些都是新闻时评的良好资源。因此,新世纪以来《人民日报》努力倡导我国事事皆可入评论文章的新闻时评原则。从报纸设立的国内话题看,除了政治大事,经济文化法律军事、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等内容都成为新闻时评的选题内容;对国际新闻事件的选择,除了各国与中国的外交,别国的政治动向、经济走势、风土人情等也都进入新闻时评的文章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武录.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评论年编2009:人民论坛(时评)[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秦川.人民时评: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别忘了农民[N].人民日报,2012-02-20. [4]路国顺.从《人民时评》看时评的传播效果[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ZD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