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建议

2023-02-13 19:0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3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建议》,欢迎阅读!
岁幼儿,家庭教育,建议
2-3幼儿的家庭教育建议





一、父母“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23岁的孩子不但使用直接模仿的方式学习,还开始出现比其更高一级的延迟模仿,也就是说他们逐渐会将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在心上”。所以,作为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只有家庭关系和睦,成员之间关系协调,具有互敬互爱互帮互让的高尚情操,才能使家庭成员的良好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家庭教养环境,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允许孩子“实际动手”,不要“包办代替”

孩子从23岁起就喜欢自己做事情,什么都想“自己来”。这是因为幼儿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但因为年龄小,小肌肉发育不完备,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自我控制水平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原因,使得愿望和水平之间存有着很大的差别,有时甚至是越帮越忙。家长要知道孩子从不会到会有个学习、练习的过程,不能因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去做,不能因出错而斥责、批评孩子,对孩子做事的结果不要期望太高,应重在过程,重在参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不但能使幼儿全身的骨骼、肌肉、筋腱发育良好,而且能促动幼儿情绪和智力的发展。同时,允许孩子实际动手,不但培养了孩子生活自理的水平,而且能使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扩展了知识,发展了理解水平,还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促动独立水平的发展。

三、要“极度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23岁的孩子使用工具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以及比较高级的理解活动等都处在萌芽时期,父母对此要耐心地扶植和爱护。要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促动其发展。但是,处在人生“第一反抗期”年龄的


孩子,会在多方面表现出任性不听话,所以为避免因矛盾冲突造成孩子

的不良性格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极度耐心,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对待23岁的孩子理应在哪些方面多加引导呢? 1、协助孩子发展动作。

23岁的孩子喜欢做事,但又做不好。父母应懂得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提出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要求,采取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操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理解幼儿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意图。

23岁的孩子因为刚学会说话,还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理解孩子的意图,另外还要鼓励并指导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且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对话情境,才能使幼儿的口语表达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3、耐心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教孩子掌握简单的行为规则。 儿童的各种心理特点都是在2岁左右开始萌芽的,儿童的身心以及良好品德的基础应该在这个年龄奠定。怎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首先,要从小事抓起。孩子的“教养”如何,很多是从小事上反映出来的。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具、图书用过后放回原处;向父母或长辈问好等。其次,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从孩子容易做到的开始,要适合孩子的思维和自我约束的水平,切不可朝令夕改。最,既要态度一致,严格要求,又要持续鼓励,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即时给予正面强化。

四、积极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促使儿童在自我理解和自我表现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O0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