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境外上市后私有化转境内上市的案例》,欢迎阅读!

境外上市后私有化转境内上市的案例 私有化的两种模式及案例:
以下案例分为两种模式,其中,在境外上市、被私有化与后来在A股上市的主体一致的应该说是南都电源,其他的是私有化后被注入到A股的壳里或整合到A股整体上市主体里的。
一、模式1:H股(或其他国家上市)——私有化——A股
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实现资本溢价的精彩游戏。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入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1、中粮集团完成鹏利国际H股私有化后重新进入A股变身中粮地产
鹏利国际是2003年4月被中粮集团私有化的。当时,香港地产市场人气低迷,进而直接拖累了对地产股的定价。鹏利国际净资产为1.56港元/股,但股价却仅0.4港元左右,股价较净资产折让了74.36%。在这种情况下,中粮集团自筹7.1亿港元,另向银行借贷3亿港元,以0.74港元/股的价格购回社会公众股东持有的41.06%鹏利国际股份。2006年4月25日,深宝恒(000031)更名为中粮地产,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把已私有化的鹏利国际转移到A股重新上市的思路完全浮出水面,即将鹏利国际的资产分步注入中粮地产。 2、“上实医药”H股变身A股
2003年5月23日,上海实业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018.HK,以下简称“上实医药”)被其控股公司—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00363,以下简称“上实控股”)私有化。研究上实控股将上实医药私有化后的一系列运作,我们发现,上实医药的最终归属是上实控股旗下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上实联合(600607)。按照上实控股的母公司—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集团”)2005年底确定的十年发展战略:集中发展医药、地产和经贸三大主业,并分别逐渐把三类业务进行整体上市;而上实联合将成为集团医药资产的旗舰,并会被更名为 “上实医药”。
3、新加坡上市回归A股:南都电源
第一家从海外上市回归到A股上市的企业是南都电源(300068.SZ)。南都电源的主
体公司,2000年在新加坡借壳上市,2005年退市,2010年初登陆A股创业板。4、美国上市的康鹏化学今年完成了私有化
借助私募基金的资本,康鹏化学在2011年8月19日完成私有化,康鹏化学是于5月3日向SEC递交私有化方案的13E-3声明文件的。该公司宣布Halogen Ltd.对公司的收购计划已完成,后者为公司高管(包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建华、公司管理层Weinian Qi和袁云龙)及开曼群岛基金Primavera Capital(春华资本的海外基金)共同所有。康鹏化学现为Halogen的全资子公司。这单投资总额约1亿4000万美金,其中,股权投资约7000万美金,而另一半为渣打银行提供了7000万美金的贷款。康鹏化学2009年6月24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发行800万股存托凭证(ADR),每股发行价为9美元,达到了价格预期的上限水平。康鹏化学创立於1996年,从事特种化学业,号称是中国最大的含氟化工产品生产商,其客户包括礼莱(Eli Lilly)以及默克(Merck)两大药厂。
春华资本合伙人之一是2010年4月自高盛辞职的胡祖六,其他主要合伙人汪洋、廉洁等均是他在高盛工作的同事。
二、集团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
将分拆在深沪两市的旗下子公司私有化后再行打包整体上市,大股东们在完成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可享受因整体上市而产生的一部分溢价收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00857,以下简称“中石油”)回归A股的工作从2002年开始实施,同时对辽河油田(000817)、吉林化工(000618)、锦州石化(000763)等3家公司的私有化后一并登陆A股,这在解决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满足整体上市的要求的同时,使中石油比上实集团多获得另外一重跨市套利收益。
中石化回归时其私有化的北京燕化(00325)、镇海炼化(01128)两家H股公司的资产规模比中石油私有化的资产要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