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词之雅的具体表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2023-01-11 03:1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词之雅的具体表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欢迎阅读!
柳永,之雅,人教,必修,素材
柳词之雅的具体表现

柳永词并非一俗到底,也有很多雅的成份,对此前人多有指出,且一致给予较高评价。如苏轼早就指出"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候靖录》卷七引苏轼语)又如: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竹(土宅)《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翔凤《东府余论》

屯田,北宋专家,其高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沈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一词之命意所注,确有层析,如画龙点睛,神观飞越,只在一二笔,便尔破壁飞去也。盖能耆卿之骨,始可通清真之神。(刘文焊《与人论词遗札》

还有人为只见柳词之俗不见柳词之雅打抱不平:

耆卿为世訾(敖方│此字本为上下结构│)久矣,然其铺叙委宛,言近意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耆卿乐府多,故恶滥可笑者多,便能珍重下笔,则北宋高手也。(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学柳之过也。(彭孙逼《金粟词话》

柳词之雅亦与其题材内容密切相关。如前所述,柳词具有三大题材,这三大题材对前代都具有突破意义,即情场生活、羁旅行役、都市风光。表现第一种题材是以俗为主,表现后两种题材,则是以雅为主。

1.羁旅行役词和都市风光词。 先看羁旅行役词。

虽然柳永成年后即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寓居京城汴梁,并始终以此为基地,但他的生活仍很动荡。中举前他要为功名生活奔走,中举后他要为官务公事奔走,羁旅行役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一生的足迹遍及闽、豫、江、浙、楚、淮等地,甚至可能到过成都和长安,这都可以从他的词中得到印证。

一般人写羁旅行役多重在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明主)的感慨,从而或自叹淹蹇,愤世嫉俗,或思念乡关,或向往归隐。这样的调子在柳永笔下也有,虽然如第一部分所述,柳永在写这类题材时常拖着一条俗套的尾巴,但其高雅情志终难掩盖。如《安公子》上阕写舟行景色,下阕道: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游宦成羁旅"明确点出该词的主题,"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劝人不如归去"慨叹仕路,思念家乡,很好地道出了失意文人的普遍心理。又如(满江红)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首词上阕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阕明确点出"伤漂泊"的具体内容是"""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云云又和苏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取闲中趣"(《蝶恋花》)同调,都是士大夫的典型心态。毫无疑问,这类词都应属雅词。

除像一般人写怀才不遇明主外,柳永还多一层写怀才不遇佳人。这类词往往掺杂着一些俗趣,但它终是在羁旅行役这个大范畴内写对佳人的思念,因而整体风格还是以雅为主,


不过是雅中带俗而已。如《阳台路》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运。追念少年时,正恁风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此际空劳回首,望帝京,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词中虽亦有"倚香偎暖"的字样,但点到为止,其目的是以昔日之温柔反衬今日之凄凉,不离传统的雅调。所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曰:"耆卿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

再看都市风光词。

陈振孙所说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的特点在以都市风光为题材的词内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范镇与黄裳曾分别感慨道:

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祝穆《方舆胜揽》卷十引)

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礻右)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下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献)藻,岂可废耶!(黄裳《书乐章集后》

他们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歌咏盛德本是诗之最高能事,属于风、雅、颂中""一类的作品,最为庄严崇高,但柳永居然能以"诗余小道"的词来完成,实属难得,不能不令人感佩。这也体现了柳永对词内容的开拓。这类词当然是雅的。

柳永能取得这一成就,和他长期生活在"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日,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这样繁华的都市环境分不开。

在他的笔下,苏州的风光是"万家绿水红楼"《木兰花慢》"万井干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搂"《瑞鹧鸪》;扬州的风光是"酒合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临江仙川》;成都的风光是"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一寸金》。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京都风光。既有一般性描写,也有庆元宵、竞龙舟等专门描写,如《倾杯乐》《破阵乐》;有的描写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见上引)相表里;有的比他更为雍容堂皇,如:“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透碧霄》)又如《迎新春》

(山解)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睛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燃绛树。(敖黾│本为上下结构│)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上阕写到帝里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下阕虽有“少年人,往往奇遇”的描写,但也仅止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之芍药”《诗·溱洧》)的程度,大得《诗经》“乐而不淫”的遗风,堪称蕉调正声。

当然,在描写都市风光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那首歌咏杭州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说此词流播金国,“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0G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