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年游侠人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当年游侠人的读后感
《当年游侠人》是陈平原先生所著的一本评论近现代中国文人学者的随笔集,被收录在三联书店所编之“学苑话题”丛书中。陈先生作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对于晚清以来中国的文人血脉有着独到的见解与论述。
我初见此书在北方图书城,与钱理群先生《生命的沉湖》并列一辑中,先被其不同凡响的书名吸引,从书名看此书题旨在人,且是游侠人,这“游侠”二字竟殊为难解。我原以为定然指的是《史记游侠列传》中人,展卷方读,便是一惊:辜鸿铭、康有为、章太炎、陈寅恪、成舍我,这些名字迎面而来,个个竟都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巨匠。
读过作者自序,我方才了然,《当年游侠人》这一书名出自“国学大师”黄侃的《效庾子山咏怀》一诗,作者取此句为书名,乃是仰慕前辈学人常可不拘一格著文论道,严谨之中且沉着,广有古之游侠之风。
陈先生同时又有感于今日中国学界“专业主义”盛行一时,学科分野愈见精细、操作规那么近于严苛、学术语言晦涩高古脱离群众,已经渐渐地将学术研究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血肉关联割裂开来。陈先生担忧的是,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套路化”、“公式化”、“模式化”,快餐式的各种课题研究是否还能出现真正代表中国千年文化积淀的“大文章”。
陈先生因此特著此书,不为宣扬各位大师术业上的功绩,而是剑走偏锋,从这些前辈学人那天马行空的思路、亦庄亦谐的言谈,似癫似正的气质入手,带着读者通过自由之“表”逐渐深入到自由之“里”,使之理解“自由”二字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纵观全
书,尽管分为上中下三辑,每辑又分为假设干的人物纪事,但都没有脱离上述宗旨。
这本书所涉学人众多,但只要略提一二,便可点出文章立论的真意。比方提起“自由学术”,中国的学人往往都能忆起一个名字――“蔡元培”。漫长的百年岁月,中国学术名人甚多,陈先生苦心琢磨,立求在晚清、“五四”、改革开放等几个阶段提炼出真金白银,却还是一不小心为这位北大的老校长一个人单开了两章,读过那被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所填满的目录,你便会明白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做出如此的安排是多么不容易,同时也就可以想见蔡元培对于陈先生所要提出的观点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是的,在蔡元培之前,坚持“自由学术”的人不知凡几,然而假设论在近代中国将自由学术之风发扬光大,使之惠及国民者,无人可超越蔡元培。正因为明白这一点,我才能够想见,陈先生在对《当年游侠人》这本书做修订时,是怎样一咬牙删掉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为这位北大的老校长又腾出了一章的位置。
书中对于蔡元培当年出长北大给予了毫不吝啬的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才情与时代的要求竟如此配合默契,千载难求,不可复得。”而陈先生之所以如此认可蔡元培,当然是因为那著名的“兼容并包”思想。蔡元培对于个体选择的尊重以及独立思考的推崇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无人能及,即使是后来也很少有人能到达这种程度。而素来“心高气傲”的北大人,却几乎无一例外地对蔡元培心服口服,也正是因为蔡元培以春风化雨般的人格推行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从而一手打造了老北大的荣耀传统。
如果一味将像蔡元培这样几乎没有争议的人物作为“论据”,作者的著文自然会“平安”很多,却无法引出“自由学术”的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m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