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确认识化肥的重要作用》,欢迎阅读!

正确认识化肥的重要作用
摘要:对化肥是否会污染农产品和土壤环境、长期施用化肥对农作物增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平衡的施肥体系与施肥技术。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施肥体系;施肥技术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fertilizer pollution and whether the soil environment,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on crop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issues such as the impact of the discussions and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organic fertilizer with balanced NPK fertilizer system and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fertilizer, organic fertilizer; fertilization system;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肥施用量的迅速增加,在一些地区和作物上均出现了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的现象,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应该予以纠正的。但是,认为施用化肥的农产品就不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认为施化肥就会引起污染,甚至对施用化肥以及吃了施化肥的农产品产生恐惧心理,那是没有必要的,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1 正确认识化肥的作用
1.1 植物从土壤中吸取的营养物质
植物从土壤中吸取的营养物质植物在生长发育中从周围环境吸取什么样的养分,这是从17 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有人认为植物以水为营养,也有人认为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营养,直到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植物吸收矿物质的论断,并为以后100 多年的实践所证实。李比希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养分)是无机态的矿物质,而不是土壤的腐殖质、这个理论至今没有过时(根据植物矿物质营养理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和水与空气中的碳,氢,氧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 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 植物必需的16种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在土壤中是呈离子态被植物根系吸收的、如氮素主要是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磷素是磷酸根离子、钾素是钾离子, 化肥所提供的就是植物可以吸收的这些矿质养分;而有机肥的各种有机养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只有经过微生物分解成为与化肥中相同的矿质养分、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发挥其营养作用, 植物在吸收某一种矿物养分时、比如吸收铵离子、 它不能分辨出哪个铵离子是来自有机肥、哪个是来自化肥、只要是铵离子、哪一个先到达根表、哪一个就会被吸收, 这也就是为什么植物可以在用几种化肥配成的营养液中生长良好、甚至可以获得很高产量、而不能在未经微生物分解为矿质养分的有机肥配成的营养物中正常生长的原因。 1.2 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施用化肥是在农业外部投入新的养分和能量,因而它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这一点与有机肥不同、 因为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只是农业内部的养分与能量的循环。只施有机肥,可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保持一定的产量,但很难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它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对农产品的数量要求。
在我国农作物总产中,有三分之一是施化肥的贡献,其比不施化肥提高单产50%。那么,长期施用化肥,农作物能保持高产吗?
根据我国20多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和国外150多年的试验结果,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点:一是单施氮肥(如尿素)一开始产量较高,但由于磷,钾养分不足,随后产量逐年下降;二是,氮,磷,钾化肥配合使用,产量高且稳定;三是,在施氮、磷、钾化肥的同时,再配施有机肥,产量可以进一步提高。
有人担心施化肥会破坏土壤, 降低土壤肥力。国外的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氮、磷、钾配合,化肥和有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没有得出化肥消耗地力和破坏土壤的结论。 以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作为衡量肥力高低的综合指标,我国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无肥区和单施氮肥区,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所下降;氮磷钾化肥配合的,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保持或略有增加;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明显。
1.3化肥与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
化肥与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化肥是植物需要的“粮食”,它含有高浓度的植物所需养分。 拿作物需要的氮素养分来看,化肥中的尿素,含纯氮46%,而畜禽粪中含氮较高的干鸡粪含纯氮仅3%左右。 因此,可以说,化肥是浓缩的植物“粮食”。
一般说来,化肥本身不存在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 以人们关心的重金属含量为例,氮肥和钾肥的生产原料比较单一,含杂质少,成品纯度高,金属含量非常低,不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 磷肥生产中因其原料中的磷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镉,故有些磷肥含镉超标。 但我国磷矿中的镉含量比较低,所以,国产磷肥镉的含量远较进口磷肥低得多,都在安全范围内。
1.3.1硝态氮对地下水的污染 如果氮肥使用过量不管是无机氮还是有机氮, 同样都会在土壤中积累,并有可能被淋洗到地下水,使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超标。 特别是城郊菜田,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而大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按目前的施肥水平,土壤中一般不会有硝态氮积累,也不可能被淋洗而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超标。特别是城郊菜田,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而大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按目前的施肥水平,土壤中一般不会有硝态氮积累,也不可能被淋洗而污染地下水。 1.3.2地表水富营养化 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或其近郊的湖泊,如云南的滇池,江苏的太湖等,其地表水中有85%以上含有铵态氮,但其来源是人类粪尿,而不是化学氮肥。一些城市近郊的菜田由于大量施用有机肥使土中积累的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威胁更大。
1.3.3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 有资料认为,人体摄入的硝态氮有80%左右来自蔬菜。 因此,反对在蔬菜上施化肥尤其是硝态氮肥。 其实,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单一施氮肥且施用量过高,或采收期离施肥时间太近等,但有机肥施用过量同样会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
1.3.4关于硝态氮问题有关资料认为,硝态氮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危害是硝酸盐容易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与某些物质结合成亚硝铵,是一种致癌的化学物质。硝态氮和铵态氮是植物容易吸收利用的两种氮素形态,在土壤中是同时存在的,不管施不施硝态氮肥,土壤中本身就存在着硝态氮施用任何含有氮素的肥料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化肥如此,有机肥也是如此。 因此,问题不是在肥料,而是在于肥料的施用是否合理。 过量施用肥料,不重视氮、磷、钾合理配比,不重视化肥和有机肥料的合理配合施用,把有机废物或人畜粪便任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水体,均会导致局部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化肥只要施用得当,不会影响农作物增产及土壤肥力的稳定和提高,不会引起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以及不安全问题。 2 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平衡施肥
我国是有机农业的发祥地,使用有机肥料已有2000多年历史。 我们常常提到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资源,实际上就是有机肥料培育起来的肥力土层。 在总结传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根据国内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结果,我们把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作为我国的肥料技术政策。 2.1化肥与有机肥配合的施肥体系
至解放初期,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农业都属于有机农业的范畴20世纪60年代, 仍以有机肥为主化肥只占20%左右; 至70 年代才开始逐渐形成机肥与化肥配合的施肥体系;进入80 年代,我国化肥的总投入量开始超过了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普遍采用底(基)肥施有机肥,追肥用化肥,使有机肥的养分全、肥效持久,与化肥的养分含量高、速效高效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施肥体系,是中国特有的施肥制度,尽管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农田使用化肥的数量还有可能增加,但在今后很长时期内,我国仍要坚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的施肥体系及施肥技术, 2.2化肥与有机肥配合的特殊作用
2.2.1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当有机氮和化肥氮配合时,化肥氮能提高有机肥氮的矿化率,而有机肥氮可以使化肥氮的生物固定率提高, 氮素供应稳定持久,而且当季损失率降低,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并使土壤中氮素积累。
2.2.2提高土壤肥力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大大优于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也明显提高。
2.2.3 作物增产、品质改善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无论是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或蔬菜瓜果的产量均比单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高, 而且品质明显改善,淀粉、蛋白质、氨基酸Vc等含量均有提高,蔬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干烧心等生理病害明显减轻. 2.3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 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 以及规定的施肥技术。亦称为配方施肥、,平衡施肥,一是氮磷钾养分之间有适宜比例, 二是化肥与有机肥有适宜的比例, 这两者失其一,就会失去平衡, 2.3.1化肥用量要适宜 化肥应有一个适宜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化肥用量与作物产量并非是直线关系,而是呈抛物线关系,即化肥用量超过了一定限度, 作物的产量就会出现下降趋势,这就是施肥上的“报酬递减”现象。
2.3.2氮磷钾养分要平衡 我国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分偏重氮肥而忽视磷钾肥,造成氮磷钾养分不平衡,往往是由于磷钾养分供应不足,而使氮肥肥效下降。
施肥是向土壤中补充营养元素, 其目的是为植物提供“粮食”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需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即测土施肥,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国有2/3以上耕作地不同程度地缺磷,1/4 的土壤缺钾, 应加大磷钾施用量,保持土壤氮磷钾的比例平衡。 2.4 化肥与有机肥的适宜比例
近年来,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都迅速增加,目前,我国肥料总用量中,按养分计算,化肥占全部养分的2/3有机肥占1/3按氮磷钾养分分别计算,氮素养分,化肥占80%;磷素养分,化肥占75%;钾素养分,仍以有机肥中的钾为主,根据全国各地的试验研究和调查,凡是连续高产的地区,施用有机肥的比重都比较大,有机肥氮与化肥氮之比(以养分计算)为1:1,一般地区的比例为6:4 或7:3。
我国进一步完善的有机无机配合的施肥体系,其肥料结构应该是:氮,化肥略占优势;磷,有机肥略占优势;钾,依然是有机肥占主导地位,在化肥与有机肥配合的具体操作上,可以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加施任何一种化肥,但主要还是氮肥,这是因为氮肥始终是我国农业持续增产的主要肥料品种,至于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可以通过测土施肥,根据需要再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林葆,化肥与无公害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陆景陵,植物营养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3]奚振邦%化学肥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肥料[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4。
[5]刘更另,中国有机肥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6]林葆,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肥料土壤肥力变化[M],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U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