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2022-10-15 19:36: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欢迎阅读!
初三,六大,特点,心理,学生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中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以来,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家长可以联系上面的内容找到自己的不足, 陈英俊老师:

我教过10多年的初中,对初中孩子比较了解,我感觉到作为初中阶段的女生,初一女生成绩占优势,初二学生分化严重,初三学生成绩下降较多,从和老师和同学关系讲,遵守纪律等方面,女生优于男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会下降严重呢我的感觉初中课程加多,小学时候的简单办法用不上了,女孩子学习方法上可能比男生灵活性


小,女生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半数女孩上初中以后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对女孩子的影响比较大,男生迟两年,不会出现问题。女生问题较多,由于成熟,他们对异性产生更多的注意,多方面受到影响,所以女生多数在初中阶段成绩下滑。

陈老师用自己身边的案例讲,利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水平的女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总结经验,慢慢的成绩上升,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信心,使得各方面成绩都有所提升。还有一个女孩父母离婚8年,孩子处于青春期,她和妈妈过,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好,本来关系应该很好,但是关系很纠结,这样造成学习成绩很差,经过调整情绪,慢慢和父母的关系改善了。

案例中的孩子小时候妈妈指挥能力太强,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因为没有自主学习,所以没有进取心,上进心,动力就不足;方法上面不正确,需要有一个错题本,总结这样错题会越来越少;建议这个妈妈不要焦虑,这些问题妈妈有很大的责任,放手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自主;妈妈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压力会很大,太小妈妈会觉得不舒服。 康乐幼儿园晋翠萍:

1学习方法有问题,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如说做题要审题,要预习,这些都是学习法的培养;

2学习方法不好,习惯沿袭到初中,最后出现做题粗心问题,

3、最重要的原因,父母亲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注意孩子的亲子关系,小学时候都是妈妈指挥到哪孩子就做到哪,学习自律能力较差,不主动;

4初中后,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与孩子沟通较少,心理可能出现微妙的变化,注意力朝着第二特征发展,家长没有关注好,家长在孩子要中考了,出现焦虑症,要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纠正起来会很难,

建议:

1、家长要首先建立信心,给孩子树立信心,

2、家长帮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实力树立目标,过高达不到会有挫折,太低了,可能家长要有问题,

3、要做到不攀比,从实际出发,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鼓励孩子,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安慰孩子,通过短信后者小纸条的方式传递给孩子。相信孩子会带着妈妈的希望,带着良好的情绪参加考试

家长要把焦虑情绪调整好,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您的焦虑,多给孩子讲一些开心的事情;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要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家长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平时不沟通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问题,需要家长去调整;家长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把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学习一下,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孙家甜老师:

从案例中感觉母女之间的关系还算是畅通的,妈妈的问题,学习有点支离破碎,看书的目的就是让女儿好好学习,不完全了解女儿,对女儿的学习状况不是很了解。

孩子进入初中后没有小学时候听话,妈妈只观察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哪里有问题,妈妈没有找到,除了学习之外,其他都可以关注,不要太关注学习基础知识可以突破,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帮孩子找老师帮忙补习,针对不足进行补习。 刘春琴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Ka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