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方案详细内容

2022-10-24 17:09: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设备维修方案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设备维修,方案,内容,详细
备维修



方案详

一、维修标准依据

维修技术标准

维修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 设备、装置名称、维修标准、点检方法、点检周期、更换或修理周期和 修方面的特点事项等 . 其制订的依据如下 :

1. 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 , 它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 .

2. 参考国内外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相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 , 她体现了设备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水

.

(二)点检标准

1 点检标准编制依据

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图纸资1

2料;维修技术标准;

3同类设备的实际资料 4实际经验积累; 点检标准的分类 2

1)按通用性分类

① 专用点检标准 用于非通用设备的专用机械设备的点检标准。 ② 通用点检标准

用于通用设备的电气、动力设备的点检标准。 2 按点检周期分类

① 日常点检标准 用于短周期的生产操作、运行值班日常点检作业。

② 定期点检标准 用于长周期的专业点检员编制周期管理表的依据与定期点检作业。

3.编制方法 在编制点检标准中设定点检周期,是个难度较大的题目,通常在编制标准时先设定一个周期

值,以后随 生产情况的改变,再进行逐步修正,以趋向合理。

维修作业标准 1. 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目的 1 提高检修作业质量 2 缩短检修作业时间 3 消防检修作业事故

4 有利检修作业管理 标准化作业 , 检修费用管理 2. 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条件

明确作业目的 ,了解项目内容 , 掌握设备结构 ,掌握作业工序 ,熟悉作业环境 ,具有施工实践经验

3. 维修作业标准内容 设备名称、作业名称、使用工器具、作业条件、保护用具、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总

时间、总工时、作 网络图、作业要素 项目 、作业内容、作业者、技术安全要点。

4. 编写标准的注意事项

1)一般作业(如工具使用等)不必详细填写;

2 安全要点特别是应吸取以往发生事故的作业教训; 3 不容易理解的作业内容可简图说明之; 4 作业时间不包括吃饭与休息时间。

5.编制说明


1 对于一般检修项目的作业标准,只需正常流程就可以了,但对于大型重要、难度较大的检修项目 须有作业说明书; 2)作业说明书须详细填写设备拆装,检测设备名称,每一主要工序的作业内容,所需工器具,作业 者,以及技术安全要点,对于较难用文字说明清楚的内容须加以说明。

二、维修设备配备

维修工具

1. 配备齐全的拆装设备的必要工具(如螺丝刀、六方扳手等),维修人员人手一套。 2.配备齐全的电控系

统测试工具及仪器(如万用表、设备调试仪等),每个维修小组配置一套。

辅助维修设备

1.配备现场工作计划用的笔记本电脑办公器材。 2.配备用于需要运出现场设备的相关车辆。

三、维修规模

1.根据点检情况配备足够的维修人员(包括技术维修人员、安全质量人员等)。

2.维修项目附近设立办公地点,可根据实际项目情况对办公地点及规模进行调整。 3.总部进行全方位遥控

监督,根据项目情况随时增减现场维修技术人员规模,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四、维修实施计划

维修步骤

1. 症状分析。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有关故障原始状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在故障迹象受到干扰以前,

所有信息进行仔细分析。

2. 设备检查。根据症状分析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和疑问,对设备进行更详细的检查,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最

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要注意这个阶段应尽量避免对设备做不必要的拆卸,防止引起更多的故障。

3. 故障部位的确定。维修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系统的控制原理和结构。如缺少系统的诊断资料,就需要维

人员正确地将整个设备或控制系统划分为若干功能块,然后检查这些功能块的输入和输出是否正常。

4. 线路部件检查和更换、修理。采用与故障部位确定相似的方法进行,首先找出有故障的组件或需更换

元件,然后进行有效的修理。

5. 修理后性能检查。修理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进一步的检查,以证实故障确实已排除,设备能够运行良

好。

维修原则及经验

1. 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 不应急于动手, 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 对于生疏的设

备, 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 方式以及与四周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做好标记。

2.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

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

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 首先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然后再在通电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对许多 发生

故障的电气设备检修时,不能立即通电,否则会人为扩大故障范围,烧毁更多的元器件,造成不应 有的损失。因此,在故障机通电前,先进行电阻测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能通电检修。如在设备未 通电时,判定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 听其声、测参数、判定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 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定哪一相缺损。

5.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 障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sM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