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阅读方式》,欢迎阅读!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阅读方式
和儿子的亲子阅读,从1岁半开始,坚持到现在,只有在搬家、忙碌的时候,停滞了那么一个月左右,其他时间我们都进行的很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累积,我们也从中间找到许多除了阅读之外好玩的乐趣。
2—3岁:我来朗读他表演,萌态十足乐开怀!
这个时候的儿子,发音吐字已经很清晰,只是对于阅读书籍的选择上,还完全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全凭我做主的时期。 当时我们的阅读以图片书为主,内容是少文字或无文字的。最开始我是和他一起指指画画,我说什么他就看什么;然后我们就一起翻阅,他也会给我说一说图片上的内容。很快,我对书的内容已经了如指掌,只差倒背如流了,他依旧看的津津有味,不肯放弃。 于是,为了既抚平我的“不耐烦”,又让他可以跟上节奏感兴趣,我们就开始一起做游戏。
当时有一套《我妈妈》,《我爸爸》这两的两本书,形象、夸张又简单的写出了妈妈、爸爸的特点。宝仔特别喜欢这套书,爱不释手。
我就开始读里面的文字,他则开始根据我的话做动作。我记得《我妈妈》里面有一句:“她的歌声像天使一样甜美,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
儿子则一边乐呵呵的捏着嗓子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着唱着忽然开始做出狮虎状,嗷嗷叫着就扑过来;同时还和我对比:“妈妈啊,你唱歌吧,也很好听,虽然跑调;凶起来啊,我也很害怕的!”然后又开始做出“瑟瑟发抖”的样子,“可怜巴巴”的看着我。
因为2-3岁间的绘本,都是简单的故事情节,所以很快我们就把游戏改进为他表演,我来猜是绘本里面的哪句话。
就这样虽然我们在不断的重复着看过的绘本,但是儿子更加深刻形象的理解了里面的内容,并且受益匪浅。
再后来我们还进行了“双簧”的游戏,我张嘴他来说;尤其是那段时间我们进行的一些简单诗词部分,特别适合这个游戏,最好用手机录下来,孩子会更感兴趣。 同时这个时期,我们还接触了很多“翻翻书”、“洞洞书”,读故事的过程中,更让他自己先猜猜看,然后再翻开。这类书是宝仔自己无聊的时候必看的书。
3-4岁:天马行空想象力,故事接龙忙不停!
3-4岁间的宝仔,充分体现出对世界万物好奇心的萌芽状态,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阅读的书目上,也有了自己的选择。通常他会自己跑到书架前面,翻来翻去拽出一本书,来决定我们的阅读内容。而在书籍上面,我们的故事已经有了初步曲折的情节,并且有一个很好的主题与中心表达。
这个时期《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小兔汤姆》系列、《歪歪兔》系列等等系列丛书占了主导地位。我们从书里感受到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坚持、一样的努力„„
这些系列丛书,因为儿子坚持不懈的要求去看、去听,从而我们摸索出相配套的游戏来缓解单一故事的枯燥。比如儿子一直喜欢的有一套“可爱球球”系列。球球是一只可爱小狗狗,有着自己的调皮与可爱,这样一本《球球在雨天》,说球球在下雨天奔跑玩耍,从而感冒不住打“阿嚏”的过程。而宝仔也最喜欢在下雨的日子,到处踩水坑、四处跑着玩、淋雨等等„„
当我们再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和他开始了我们的小游戏:读完故事之后,我来形容雨水:小雨淅淅沥沥,中雨哗哗啦啦,大雨滂沱的下;儿子就是那只可爱的小球球:小雨时满地的跑来跑去,和青蛙交谈,和花朵说话;中雨时打着伞,在雨中漫步,踩着小水坑快乐的蹦蹦跳跳;直至大雨跑回家里,“阿嚏、阿嚏”打个不停,宝仔感冒了„„又一个版本就是大雨结束,彩虹出来了,宝仔快乐的在彩虹下玩耍„„
同一个情节,不同的结局,儿子和我玩的不亦乐乎!增长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自我的想象力!这个时候的他,可以想象任何情节,只要我们能够相互接的上来。
4-5岁之间:遇事多问为什么,小实验中拓知识!
这个时期的儿子,显示出他对于科技知识的热爱,对奥妙神奇世界的探索。他格外喜欢科技类的故事,所有关于自然科学、宇宙天体的东西都是他的热爱。这样我们就败了一些关于关于这些内容的书籍,包括一些通过科技小实验来验证一些理论存在的书籍。 于是这个时期的儿子成为了小问号,遇事都会问一个问什么?比如啄木鸟的舌头为什么不是从嘴里出来啊、外星人是否真正存在啊等等问题,个个问题问得我这个不学无术的老妈毫无招架之功,跟别提还手之力!于是乎,儿子很快学会了:“妈妈,你帮我百度下,为什么„„?”得了,感谢无穷大的网络能量啊! 其实网络的知识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讲,还是比较遥远虚幻的,只有实际让他感受到神奇的力量,才是真正让他触摸到科技、未知的力量!所以,我们还需要有一些小实验来证明一些奇妙的存在。
比如我会在某个艳阳高照的下午,和他一起玩神秘密码的游戏。说白了,就是拿柠檬汁在白纸上画上符号或者数字,然后开始给他讲一个关于革命者与叛徒的故事,最后,革命者用生命写下了叛徒的号码,通过神秘组织传递出去而没有被检查出来,这时候配合上用柠檬汁写上的已经干涸的数字,在白纸上不留痕迹,随后在灶火的热烤下重新显现出来,而知道叛徒是谁。儿子一路停下来,聚精会神的瞪大眼睛,看我翻来覆去的拿着白纸,抑扬顿挫的讲着故事,投入极了。随着最后谜底的揭晓,他最少明白了原来一些可以隐藏的文字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制作的,已经足够了。不是吗?从而可以有一些所谓神秘魔术的揭晓,让他明白科技力量的伟大与无穷魅力。对于孩子来讲,的确充满了向往,为他以后的路奠定基础。
5-6岁之间:经典故事改结局,尝试思维大跳跃!
现在,儿子已经5岁有余。我们再读一些故事的时候,离不开一些说理性强的内容。尤其再读一些经典故事的时候,儿子会跟多一些思考在里面。这个时期的书目,我们阅读的更广更杂,更加凸显出“开卷有益”来。包括一些过去他耳熟能详的故事,从过去的“知其所以然”到深度思考“如何所以然”,也是一种不同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人身观。而如何建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其直接说理,不如从故事中,经典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所以我们就有了经典故事与重温经典故事的过程。
这几天我和儿子正在重新温习过去的童话故事,关于远古时期的中国神话。比如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过去也只是讲一讲而已,现在每每读完一个故事,我开就会主动始和儿子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i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