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儿童语言能力方法》,欢迎阅读!

培养儿童语言能力方法
一、为幼儿的言语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儿童是否敢大胆开口讲话与家庭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家长要创设一个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首先,要让儿童有话敢说。家长的态度和情感要适宜儿童的发展,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营造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使儿童有任何的想法都愿意与家长交流。儿童天生好奇好问,家长切不可因厌烦厌吵让儿童闭上嘴巴,而应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探索。家长要抽出时间与儿童一起游戏、玩耍,增加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如果总是让孩子一人独自玩耍,语言交流又从何谈起呢?其次,家长可制作和设计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和游戏,使儿童有话可说。比如游戏“小小录音机”: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或站着,一个人扮录音机,对方在“录音机”上按一下,然后说一句话,表示录音,再按一下表示放音,“录音机”必须模仿重复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既能培养听又能培养说的游戏,其中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我们要尽可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话的内容更加丰富。家长可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入一些社交场合,多让孩子参与社会交往。如逛商场时让孩子买东西;看病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医生病情;多与同伴交往,开设“生日party”;孩子想办的事情由他自己去办,等等。 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地听和说
孩子喜欢让家长给他讲故事,但多数家长讲完故事就算完事。对此,我们不妨改一改。首先,在讲完故事后再提问,特别是提一些幼儿感兴趣又
能增长知识的问题,效果就会更好。家长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提问的范围能大则大,提问的角度能变则变。比如在讲故事“三只小猪”之前,家长可问幼儿,”你从故事的名字中猜猜讲的是谁的故事,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这就比问幼儿“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好很多,因为前者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又如在引导孩子看图片时,家长通常会问孩子:“图片上有谁?”如果提问改成:“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就要更好一些,尽管它们两者的含义一样,但后者提问的范围扩大了,幼儿必须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后才能回答,而且答案不会单一、雷同。其次,我们要大力提倡双向提问,即家长提问,孩子回答;孩子提问,家长回答。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而且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我们都知道提问比回答更难,如果有时讲完故事之后,让孩子提问,爸爸或妈妈回答,家长就更能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教育就更有针对性。再者,可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表演欲望。晚饭后,不妨一家人开一个表演会,轮流讲故事或念儿歌。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
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胆量和表现欲。最后应注意重语言培养中的创造性。比如多让幼儿进行改编、续编和创编儿歌或故事的某一部分,自由选图片、排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让孩子从废旧图书中剪下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在白纸上做成小图书,自编故事,进行讲述。总之,只要你留心,就会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孩子。我们要做到:能让孩子说的家长不说,该让孩子专心听的家长不去干涉;在与孩子发生意见分歧时,家长不可武断地强迫孩子服从,而应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说服孩子。 三、适时地在家庭中展开辩论
我们可以利用餐前饭后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小的辩论。比如对“天上有些啥?”“狮子和熊谁更厉害?”等一些没有具体答案的话题进行辩论,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事事顺从和怯懦的儿童的逆向思维培养大有好处。家长们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地发表意见,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揣摩孩子的心理
别以为幼儿不懂心理,其实幼儿非常会揣摩大人的心理,不但会揣摩,而且会应用心理战术来对付大人。比如:早晨,大人急匆匆地忙完早餐,希望孩子吃快一些,催孩子“快些,快些”,以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快些上班。而孩子却慢吞吞地有一口没一口地吃,其实孩子的肚里有“小九九”。晚上,大人想把孩子安顿好后,自己可以做些事情。可孩子就是不理不睬,不肯洗脸,不肯洗澡等等,惹得大人很恼火。这实际是孩子对大人的安排不满意,或者没有达到孩子的期望价位。于是,孩子就用慢吞吞,不理不睬的方法来对付大人大人用不着发火,也用不着摧促或逼迫孩子,只要告诉孩子,现在是几点钟,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玩。或者告诉孩子,你到几点钟应该做什么事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让孩子考虑。尽量把后果描写具体些。孩子会感到他使用这个方法失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