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文:2430-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策略研究

2022-11-09 23:16: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题申报范文:2430-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职业生涯,中学生,范文,课题,申报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来源

目前,学校却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使学生无法接受到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尽管部分地区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却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方案,从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法得到落实。相关调查资料也表明部分中学生在报考的过程中,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选择专业,而缺乏教师和家长的指引。而且这些中学生并不理解自身选择的专业真实的含义和性质,从而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中大学校园后对自身的专业产生不满意的态度。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生涯: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经历。具有方向性、时间性、空间性、独特性、现象性、主动性。

2、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即在社会的需求下力求实现“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的有机结合。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起步晚,目前,我国对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其次为职业高中学生,对中学生的研究较少。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我国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职业了解不足。梁淑琴在 2007 年对山西省十二所初、高中学校 5865 名在校中学生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 32.8%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大学及其专业设置,29.1%的学生根本不了解未来的工作,了解大学及其专业设置的只有 9%,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比较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仅有 13.8%。由此可见,我国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足。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国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积极主动探索职业的意识。蔡丽红(2001)研究显示在职业生涯选择上,中学生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符合兴趣爱好,发挥能力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等,而现实因素很少被考虑。王处辉等人(2004)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想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缺乏了解,无法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选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考生不明确自己希望报考什么大学和专业。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实施中,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方面形成一定的系统,并各有特色。

1)美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模式从幼儿园到高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划。在实施上来说,美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主要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组织工作实践、模拟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开展。

2)加拿大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最富特色的是其生涯教育课程设计。其课程目标与设置、教学和课堂活动等信息相当完备。

3)日本从 1983 年开始就非常关注初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教育,旨在启发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引导学生重视毕业后自身职业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和援助活动。

4)德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最大特点是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职业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距离国外发展状况尚有很大的差距。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的职业生涯辅导给我们的启发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政策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到学校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构建、职业生涯课程定位,再到教师生涯课程具体设计和实施方式的选择等,需要各环节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全国上下正进行教育制综合改革,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中学阶段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不断探索适合于自己的最好的职业生

涯发展型态,并为此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以及思维、判断、想象、创造力等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有益。 2.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是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14岁开始趋于稳定。而对于职业的喜好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在中学阶段变得具体和现实。中学阶段是生涯发展的关键点,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

3、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在选择高中和就业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提高高中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继续升学的学生,科学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和专业,促进他们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点 (一)理论依据

常见的生涯辅导理论包括: 1霍兰德的类型论。他强调“人职匹配”,认为生涯辅导是把个人特质和适合这种特质的工作连接起来。并将职业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类型。 2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他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生涯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的职业行为、涯发展的阶段和成熟度,发展出兼具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生涯发展理论,用“生涯彩虹图”来表示。

3、克朗伯兹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论。克朗伯兹试图从社会学习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生涯选择的原因,认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内在的发展共同影响着个人生涯决策的行为,并归纳出了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涯决定的四类因素:遗传因素和特殊的能力、环境的情况和事件、学习经验工作取向的技能。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针对中学生中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发展需求,从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构建生涯课程体系,并从成功生涯辅导案例中总结行之有效的个案辅导模式,可以为中学生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范围内中学生涯教育的实施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内容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对武汉市部分初、高中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调查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通过个案访谈、生涯讲座等方式并从成功生涯辅导案例中总结行之有效的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策略。 (四)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假设是:具备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的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在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基础上,判断并明确当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x5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