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沙盘游戏》,欢迎阅读!

沙盘游戏在特殊儿童中的干预研究
摘要:为了给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找寻一条有效的路径,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者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将沙盘游戏疗法应用到语言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以及注意力缺陷儿童等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分析沙盘游戏疗法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应用,并就沙盘游戏疗法对特殊儿童的实践干预进行了一些反思。
沙盘游戏疗法又称箱庭疗法或沙箱疗法,主要是指在治疗师的陪伴下,求助者自由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构成一些场景,来进行心理治疗的一方法。沙盘游戏疗法运用一种非言语的治疗方式,以求助者为中心,并给求助者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强调充分发挥求助者的自我治愈力。 一、沙盘游戏疗法的特点
沙盘游戏疗法具有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接纳与包容的态度及情境性互动等特点,使得在特殊儿童的干预中有着明显的适用性。
(一)具有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特殊儿童往往都是身心存在障碍的儿童,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一般都低于普通儿童,他们对于生活学习中规则的理解,情绪的控制具有一定的自我解读性,从而给自己的教师、亲属以及同伴关系带来许多分歧和排斥,而在沙盘游戏的空间中,不分析、不评价和静默见证,允许犯错误,使特殊儿童摆脱了负性评价的标签影响,特殊儿童会觉得创作很自由,没有约束,“世界”是在没有其他成人的示范和干扰之下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
(二)具有接纳与包容的态度。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营造一种自由、被保护的环境,承认并接纳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并相信特殊儿童具有与普通儿童一样的自愈力与发展潜能。沙盘游戏赋予每个特殊儿童力量来让他们决定自己的治疗流程,治疗师尊重每个特殊儿童对他们“世界”的创作和个人解释。特殊儿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主动的、有意识的,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自身的无助感和自卑感。咨询师在此基础上与特殊儿童保持互动,真诚关爱,但却不苛求他们一定要呈现精彩的沙盘作品,不仅为特殊儿童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尊重了儿童的自我差异性和自我发展潜力。
(三)具有情境性互动。沙盘游戏中,特殊儿童通过与沙子和各种微缩模型玩具以及治疗师等的互动,借助游戏对儿童的天性吸引力,迁移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缓解儿童内心的抵抗力,让儿童自由自在地想象中进行游戏,缓解由不健全身心发展造成的不稳定感,自由地表达自我,宣泄不良情绪,唤醒个体潜意识与躯体感觉,碰撞出最本源的心理内容。 二、沙盘游戏疗法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一)在语言障碍儿童干预中的应用。沙盘游戏疗法实施过程中非常强调通过非言语的交流方式挖掘个体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创伤,这对于治疗存在语言障碍的儿童非常适用。徐洁在对一个11 岁缄默症女孩的治疗中发现,经过个体箱庭和家庭箱庭的综合干预,小女孩的箱庭作品由贫瘠单调、孤立静止逐渐变得多样、开放和富有动态性,自我力量逐步增强,箱庭疗法帮助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由创伤走向自愈,并且也使其对学校生活适应和亲子关系的改善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 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1986 年Nehama Baum,首次尝试用沙盘游戏治疗自闭症患儿,他强调治疗师通过儿童的游戏来探讨其无意识世界的意象,从而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国内学者钟向阳在研究中提到,儿童和治疗师的关系是沙盘治疗的关键,并形成了治疗发展的四个阶段,问题呈现、相互移情、能量转换以及个性化阶段[6]。肖福芳在2010 年研究沙盘游戏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辅导应用中也指出,经过了为期12 次的沙盘游戏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沙盘表达的丰富性、言语反应、笑的次数、与实施者的身体
接触以及目光接触都有明显的发展[7]。沙盘治疗的过程中,自闭症患儿通过与治疗师建立良好关系,能够逐步增强与他人的情感联结,缓解其焦虑抵抗情绪,使他们能够慢慢地开始运用语言和眼神交流来表达他们的要求。
(三)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干预应用。注意力 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这使得儿童在沙盘游戏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多动多话,沙盘游戏能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压力,控制其多动行为,并且在游戏中使其注意力得到培养,改善其伴随的学校问题,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徐洁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男孩进行了24 个单元的沙盘游戏治疗,发现治疗者静默的、包容的态度使男孩在沙盘游戏中摆脱了ADHD 标签的负面影响,沙盘制作促使该儿童集中注意力于当下行为,从而显著改善了被试的症状[10]。此外,对听力障碍儿童、智障儿童、唐氏综合症儿童以及精神障碍儿童的箱庭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沙盘游戏疗法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反思
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中,对特殊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地点环境等限制要求小,易于特殊儿童接受和施行,尤其适用于具有语言障碍和自闭倾向的患儿,但在各界广泛认可沙盘游戏疗法对特殊儿童干预的有效性时,鉴于沙盘游戏强调深入人的潜意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主观性,所以在沙盘作品的理解以及应对求助者等问题的把握上会具有很大的困惑,学者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仍需要作出许多考量。
(一)注意基于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象征意义的解读。 沙盘游戏疗法是从国外发展而来的,沙盘中赋予象征的意义融合了国外的文化背景,国内学者在翻译使用时,对很多沙具的象征意义没有进行本土化构建,在目前实证研究追求客观的,可量化的具体指标的背景下,许多治疗师在沙盘的象征分析上,一定程度上忽略差异,追求统一,这使得治疗师分析特殊儿童内在世界时存在很大的误区,如在中国文化中,牛享有崇高的地位,主要是象征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和坚强的意志,但在西方,牛通常作为贬义象征的。 (二)加强对治疗师的素养训练。特殊儿童的沙盘制作过程和沙盘作品是对自己内在意象世界的无声表达,治疗师需要通过沙盘游戏,深入特殊儿童的潜意识,将特殊儿童内心深处的象征性语言进行解读和分析,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素养训练。首先治疗师要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这是观察和分析特殊儿童沙盘作品的基底。其次,加强对特殊儿童行为、感知评判能力的训练以及治疗师与特殊儿童的共情能力,考虑治疗师的生活阅历和机智,全面科学的解读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而为特殊儿童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而在目前特殊儿童沙盘干预中,主导者多是由特殊教育教师担任,他们多数缺乏专业的沙盘治疗师的专业素养训练,这对了解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及解读他们创造的沙盘“世界”存在很大的阻碍。 (三)关注治疗师所持心理学理论倾向对沙盘游戏解读的差异性。心理学不同学派倾向的治疗师对沙盘象征和主题的分析存在很大的差异,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力比多”,认为性本能是一切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性心理发展的前三阶段的不足,会导致儿童出现很多心理问题,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师在分析特殊儿童的沙盘时,倾向归因于特殊儿童性心理发展,认知心理学派认可经验结构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解读特殊儿童的沙盘时可能就更多的结合家庭动力学,了解特殊儿童的创伤经历;认知行为主义学派则偏重于分析特殊儿童在沙盘游戏过程中的游戏顺序,行为动作等。
(四)注重沙盘游戏治疗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诊断功能。 沙盘游戏疗法作为一种反映儿童潜意识的投射技术,在特殊儿童的干预中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评估诊断工具。儿童往往不能对自己的心理不适感有及时的觉知和求治的动机,尤其是对于身心发展落后于健全儿童的特殊儿童而言,更是无法发觉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治疗师和学者们在今后可以多关注特殊儿童的初始沙盘,关注沙盘游戏做为特殊儿童一种情绪表
达、宣泄的方式,在发现特殊儿童情绪行为或心理问题方面更具诊断效用。 四、总结
沙盘游戏疗法在特殊儿童的干预应用中,涉及多学科知识和领域,对特殊儿童影响广泛,在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中,所取得的干预效果也有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基于学者们在沙盘干预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沙盘游戏的评价指标、象征解读以及诊断效用等做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逐渐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沙盘游戏疗法在相关领域的干预效用。
[3]徐洁,张日昇.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 案研究[J].心理科学,2008(1):126-132.
[4]潘燕华.心理分析取向的整合治疗模式对高功能自闭 症儿童的治疗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5:13.
[6]钟向阳.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实效 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
[7]肖福芳.沙盘游戏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辅导 应用-在上海某福利院的临床行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0. [8]罗建新.沙盘游戏治疗在幼儿教育中的理论与运用[J]. 时代报告,2012(1):230-23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