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办高职院校“定向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利与弊——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为例》,欢迎阅读!

民办高职院校“定向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利与弊——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为例
作者:谢晓明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1期
谢晓明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摘要]“定向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定向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定向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利与弊。
[关键词]高职院校;定向培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01-0104-02
一、“定向培养”模式的含义
所谓“定向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定向培养”的核心就是供需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
二、我校“定向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校目前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国及地区周边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我校奉行“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职教理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目前与我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全国企业已超过100家。我校采用“定向培养”模式的专业已覆盖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汽车制造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软件、工商企业管理等10余个专业,涉及学生2000余人。
三、“定向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利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标准,以专业技能为培养核心。“定向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该模式在推动学校、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一)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通过对我校文科专业定向班的学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选择“定向培养”模式的学生家庭条件都非常普通,甚至有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他们选择该模式的初衷就是因为通过去企业实习锻炼可以获得部分收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校文科生每年去企业实习锻炼三个月的纯收入水平就在6000~9000元之间,基本能够解决自身一年的学费问题。这说明“定向培养”模式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二)明确自身学习目标
定向班的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锻炼,可以切身体验到企业的经营模式、生产流程、组织框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这时他们才会感受到自己在学校所学习的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生产管理等专业课程知识应该具体怎么运用,体会到自身欠缺哪些理论知识,能力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在企业工作中进行学习和弥补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回到学校后的学习目标。
(三)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对定向班任课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定向班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体现出三个方面和非定向班不同的地方。第一,定向班的学生上课几乎没有迟到现象,这和平时在企业上班严格的考勤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在企业上班过程中养成了准时到岗的习惯。第二,定向班的学生上课几乎没有聊天现象,这和企业对员工在上班过程中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关,因为学生在企业上班过程中不能随便和同事聊天,养成了上课过程中不聊天的习惯。第三,定向班的学生上课更活跃,听课更认真,这和上面第二大点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是带着问题和目的来上课的。通过对以上三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定向班的学生与非定向班的学生相比,学习能力更强。
(四)职业能力得到锻炼
定向班的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锻炼,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在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所学知识并非适用任何情境,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境应使用不同的理论知识,这就体现出对理论知识应用的艺术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学会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变、学会基本工作技能、学会处理同事关系、学会竞争、学会适应企业规章制度等。在这个过程中综合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现能力、洞察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
(五)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基本职业能力往往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参与“定向培养”模式的学生不但每年都可以得到去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毕业后还有很大机会去实习企业工作。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工作能力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对其毕业之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在人们对高职教育是低层次高等教育的看法还没有转变,高职学生的社会
地位还较低,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定向培养”模式势必成为许多高职学生的选择。
四、“定向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弊
“定向培养”模式虽然为学校、企业和学生自身发展带来了很多切实的好处,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由于使用时间不长,可借鉴的经验较少,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弊端。
(一)学生就业选择受到限制
参与“定向培养”模式的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前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一般会派人员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订,并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指导。按理说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有利于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密切联系,但实际上由于企业负责人所处立场和角度是为企业服务,对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都是结合企业自身需求提出建议。而学校为了维持校企合作的机会,通常会采纳企业的意见,导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多为满足企业需求。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过于单一。这
就导致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领域或行业工作时,感觉自身所学知识范围过窄,只适合从事某类行业的工作,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
(二)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由于定向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是系统学习,所有跟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都会涉及,范围较广。而在企业实习时所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是针对具体岗位的,更加具体实际、针对性更强、要求也更高。虽然两者并不冲突,但是部分学生会感觉在学校学习内容和在企业实践时的工作内容联系不够紧密,认为学校学习的东西不如企业学习的东西实用,从而在学校学习时产生厌学心理。不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仅属于小部分现象。
(三)学生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对于定向班的学生,由于学校每年都会安排三个月时间到企业实习锻炼,导致在校的学习时间和非定向班比起来稍短一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一般都会加快教学进度,这就增加了定向班学生的学习压力,他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另外,由于工作能力较低、缺乏工作经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因素影响,学生对企业规定的工作任务感到压力较大。
(四)学生缺乏休息时间
对于参与“定向培养”模式的学生,一年有三个月时间在企业实习,八个月时间在学校学习,留给他们的假期一学年大概只有一个月时间。有时为了配合企业完成工期,他们甚至春节都不能回家。平时在校期间忙于参加第二学历考试、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考试、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等,在企业期间经常为了增加收入主动加班,牺牲掉大量休息时间和周末,这就导致学生感觉自身明显缺乏休息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文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2]张进,孙磊.高校定向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2).
[3]贾文胜,娄晓春,程君青.汽车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j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