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制度优势

2023-05-14 05:0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制度优势》,欢迎阅读!
增强,不断,长期,优势,保持
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制度优势

作者:顾平安

来源:《社会治理》 2020年第1



顾平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

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国家制度建设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会议通过的重要《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通过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并贯彻执行,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加完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首位,统领和贯穿其他12个方面制度,充分彰显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二、制度的力量源于成功的实践

制度的力量源于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国家制度,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同,进而成为实践的自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用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根本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基本经制度,逐步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重要制度。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制度的力量,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经济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0年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决定》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条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逻辑和优势。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曲折、求真务实的探索与奋斗得来的,是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检验科学制度,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薪火相传,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稳定性和延续性。中华民族要有制度自信,不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孕育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而基于实践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强烈的指引。

三、制度的力量在于坚持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坚持和不断完善的结果,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

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固根基、扬优势,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有的改革举措尚未完成,有的改革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解决,我们需要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尤其是需要高度重视在制度建设中补短板、强弱项,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四、制度的力量在于贯彻执行

制度不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纸上的“稻草人”,而是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执行到位、贯彻到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制度的力量,在各个领域取得成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

制度的执行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决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发挥制度力量的关键。只有领导干部自觉尊崇制度、带头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才能创造全社会遵守制度的氛围,放大制度的力量。

强化制度意识是加强制度执行的前提,为此,必须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时刻牢记根本制度,认真领会基本制度、准确把握与工作相关的重要制度。要把制度执行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全面推动领导干部形成执行制度的自觉意识。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


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要坚决防止制度执行的“破窗效应”,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制度自信,才有高度的执行自觉。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有机统一、开放协调的制度体系,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发展优势,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j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