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相关研究1》,欢迎阅读!

关于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广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会计理论进一步在经营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但我国会计理论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会计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理论;实践;探索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理论日益重要,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规范以对外报告为主的财务会计,但资本市场的繁荣更需要先进的以对内管理为主的会计理论。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会计理论只是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零星分散应用,为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理论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
一、现阶段我国会计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
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会计理论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会计理论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二)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理论要求存在差距
会计理论的运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会计理论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层次低。全国13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教育的占10%,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业会计人员中,有会计师职称的仅占14.5%。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实践会计理论。 (三)管理意识薄弱
会计理论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其一,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帐、报帐,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精力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弱。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会计理论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会计理论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 “长官意志”较重,使得会计理论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会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 会计理论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较欠缺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比较低,削弱了会计理论的作用。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其应用仅仅停留在事后算帐的水平上,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同时,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会计理论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正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因而会计电算化是必然趋势。以上问题使得会计理论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会计理论在目前企业中应用缓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O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