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秋节气的由来及养生攻略

2023-01-02 05:5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立秋节气的由来及养生攻略》,欢迎阅读!
立秋,节气,由来,养生,攻略
2022立秋节气的由来及养生攻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节气的由来及养生攻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秋节气的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代表的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节气的养生攻略 1、宜“润”勿“燥”

经历了盛夏酷热大汗,人体内可能会营养、津液不足,再加上秋天干燥,容易出现“秋燥”,往往一整天都觉得口干舌燥、鼻咽涩痛、


皮肤干痒。

故应尽量保持内心平和,心绪舒畅。同时,可以多吃莲藕、梨子、银耳、百合等食物,滋阴润肺,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把莲藕、梨子烹熟再吃

2、调养脾胃

立秋后依然有一段时间处于“高温烧烤”模式,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感觉依然是苦夏,很多人食欲不振,脾胃也很虚弱。而调理脾胃注重清热、健脾、利湿,将体内的湿热排出,才有利于脾胃功能恢复。

因此可以多吃芡实、山药等食物,养胃健脾;可以吃黄瓜、番茄等蔬果,清热利尿,补充维生素、纤维素等。

3、忌寒凉

立秋之后,但天气依然处在“三伏天”。中医说“冬病夏治”,人体内有很多寒气藏于体内,可以利用三伏天将寒湿之气排除体外。

多喝热水,不吃冰冷食物。空调温度不要过低,四肢不要直接暴露在冷气下,不然容易引起关节、肩颈僵硬、酸痛。晚上睡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存进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除。

4、防感冒

立秋之际,往往容易感冒。一是气温变化大,二是室内空调长期温度过低,人体很容易受凉感冒。可以在身边随时备着外套或者小毯子,用于防风保暖。

5、早睡早起

任何时候都提倡不熬夜,熬夜会伤肝,更会伤害人体内的阳气,让人没有精力应付第二天忙碌的工作与生活。早睡早起,才能养精蓄锐,让人体机能保持在平衡状态。

6、防衣、食霉变

夏秋之际,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食物容易变质,衣服一不留神也会发霉。因此多留意食物安全,保证食材新鲜;衣物及时晾晒,利用太阳光杀菌消毒。

立秋养生食谱 1、家常蒸茄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OU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