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财政学必背重点》,欢迎阅读!

公共部门:是政府组织体系的总称。所有属于政府所有,使 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 的实体(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都属于公共部门。
公共定价:是指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价格。
公共管制: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下属的或私人部门的经 济实体的行为做出的约束性规定并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 行为。
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取得资金购买产品或服务,并免费 地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方式, 消费者可以不受个人经济约束, 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
帕累托改进: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人 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
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 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各人的 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 收入分配的差距。
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 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 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起点公平承认通过市场竞 争和交换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
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 成本,免费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方式。
免费搭车问题: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消费者无论付费 与否,都可以消费这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产生 期望他人承担成本,而自己坐享其成的心理和相应的行为 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级距,并且从 低到高分别规定逐渐递增的税率。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税额才开始征税的数 量标准,超过这一
数量,将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 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税收资本化:在具有长期收益的资产交易中,买主将购入资 产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款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 在购入资产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降低资产的交易 价格。
税收超额负担: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 收,二者之差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 纳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 都要在中国境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 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分税制:分税制是一种以分税为主要特征,以划分中央与地 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为实质,并同时配套实施政府间财政转 移支付制度的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 事权、支出范围和对收入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包括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拨款,下级财政对上级财政的上 解,共享税的分配以及不同地区间的财政资金转移。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民主社会里无法找到一种投票程序使它 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顺序的影响同时又尊重每一个的偏好 能将所有个人偏好合乎逻辑地转换为一种社会偏好作出前后 一致的决策。
中位选民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个选民赞成较低公共支 出水平
的选民人数恰好等于赞成较高公共支出水平的选民人 数。
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会保险的计划依据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编 制,即当年的缴费收入仅能满足 当年的保险计划支出,不
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储备资金
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与社会上其他经济实体个人、 家庭、 企业有哪些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规模是其他经济实体无法比拟的;它具有 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它的权力和资产来源于社会全体公众。
什么是公共产品,为什么公共产品的消费需要采用公共提供方 式? (1)公共产品性质: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2)非竞争性导致 市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非竞争性使得产品消费的边际 成本 为零;(3)非排斥性导致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非排斥性会 带来“免费搭车”问题; (4)公共产品市场提供会造成极大效 率损失。 在产品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条件下,消费方式的 选择从理论上来说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就可能性而言,这类产品可采用任何提供方式; 就可行性而言, 其提供方式取决于产品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2)在产品消费效
益与生产成本给定条件下,提供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税收成本、 税收效
率损失与收费成本、收费效率损失的比较。 (3)收费成
本主要取决于收费管理难易程度; (4)税收成本主要取决于税
务机构的征管水平和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税收效率损失主要 取决于
税收制度的合理与否以及合理程度。
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市场缺陷?政府可通过哪些方式来干预生 产?
垄断、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成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生产者的盲目性等。垄断的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向 垄断企业征收超额的税收;公共定价;凡垄断立法等。政府对 外部成本的干预方式包括:庇古税;公共管制等。 为解决信息 不对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干预措施:信息管制;质量管 制;资格管制。 为解决生产者的盲目性,可以采取公共生产的 方式,公共生产在体制上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中计 划的公共生产;另一种是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
为了对消费者负责,政府应对哪些产品的生产进行管制?应采 取什么方式进行管制?答案要点:对于某些产品,生产者与消 费者之间所拥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对称的,为了对消费者负责, 政府应该对这类产品的生产进行管制。管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 下三种:信息管制、质量管制以及资格管制。(具体可参见配套 书第90页到第92页) 简述政府支持教育的理论依据。
(1)教育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教育的外溢效应(3)教育是一种优值品(4)教育的间接性和 迟效性要求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 (5)出于对公平的考虑(6)
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医疗卫生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医疗卫生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2)许多与医疗卫生服务有
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3)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具有不确定 性。 如果对有些道路收费,而对另外一些道路不收费会发生什么现 象? 如果有些公路收费,有些公路不收费,司机就会尽量往不收费 的道路上行车,这样会造成不收费公路的拥挤,其拥挤状况取 决于它对收费道路的替代性,即越可以替代收费公路,就越拥 挤。而由于公路拥挤就会造成例如堵车、车辆减速、出车祸等 拥挤效应,从而产生效率损失。
论述政府干预农业的范围和程度。
在销售方面,按优惠政策规定来运作的政府支农形式主要是 指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即国家对重要农产品规定最低销售 价,在生产方面,政府通过减收增支来支持农产品的生产, 减农业的支撑体系:1、农业的基础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需 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 很难由个别企业独立投资完成, 所以成为政府投资的重点。2、 农业的支农工业体系:支农工业产品从性质上讲应该属于私 人产品,但由于是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政府也应该给 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但并不需要政府的重点干预。 3、农业社 会化服务体系:最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教育及推广。 如何理解税收的中性与校正性?现实经济中如何贯彻?
(1) 中性是指不会因征税而改变产品、 服务以及要素的相对 价格,从而不影响纳税人经济决策。校正性是为了市场资源 配置的低效率。(2)①维护税收中性减少税收效率损失。② 发挥税收校正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现实经济中如何贯彻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它从政府公共提供中 的受益相一致。根据受益原则,税收是个人从政府公共提 供中受益的价格。由于人们不会主动显示对政府公共提供 的偏好,对于政府提供的绝大部分产品和服务是无法通过 受益原则来筹措资金的,只有具有排斥性的准公共品因其 受益对象和受益程度均可确认,才可能适用受益原则筹措 资金。
垄訂者是否具有更强的转嫁税负的能力?为什么?
不具有(1)从量税下,边际成本为常数,垄断者可将税负的 一半转嫁给消费者;边际成本递增时,垄断者可将大部分税 负转嫁给消费者;边际成本递减时,垄断者将承担大部分税
(2) 从价税下,税收收入相同的情况下, 从价税比从量税产 生较小的价格升幅,垄断者只能将较少的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税收对劳动供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税收政策有助 于增加劳动供给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个人对税收的反应是以替 代效应还是以收入效应为主,对以替代效应为主的人,税收 会减少劳动供应;对以收入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增加劳动 供给。(2)扩大税基,降低边际税率,以即保持平均税率, 由能增加劳动供给。设计流转税时,对有助于促进劳动供给 的商品制定较低的税率,而对用于休闲的商品制定较高的税 率。
税收会怎样影响个人储蓄行为?
税收通过影响利息水平来影响个人储蓄。个人对利息税的反 映也是取决于个人是替代效应还是收入效应为主。对以替代 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减少储蓄;对以收入效应为主的人, 税收会增加储蓄。 所得课税通常具有的主要基本特征是什么? (1)所得课税属于对人税,
即课税的时候要考虑纳税人自身
的各种具体
情况(2)以实现的所得为课税对象,税基广泛、可靠,体现 量能负担的原则。3)计税方法比商品劳务课税复杂,
征收
工作难度较大。(4)实行有差别的税率和税收政策,直接 调节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从而调节生产、消费 、 储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5)课税环节单一,一般不存 在重复征税,也不会直接影响市场价格。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征收和综合征收各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个
人所得税应如何加以改革?
答(1)分类征收制的优点: 一是根据不同来源的所得设计不 同的征税办法,保证财政收入。二是在征管上,对税源特别 是零散税源控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点:一是使税制复杂 化,二是给征管带来许多问题,易造成对某些纳税人和某些 所得的歧视。三是,可能出现税负不均衡。 (2)综合征收制 的优点:一是公平税负,促进竞争:二是有利于国家财政收 入同时实现纳税人合理负担;三是简化税制。缺点:对征管 要求很高。(3)综合征收最能体现税收合理性和公平性。但 是我国仍不具备其相应条件:个人收入完全货币化,建立了 完善的信用制度,具备有效的收人汇总手段。完全放弃分类 模式也不现实,可能会加剧税源失控。所以,比较务实的选 择是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再逐步向综合税制过渡。具体 而言,对某些应税所得实行综合征收,如将工薪所得、劳务 报酬所得、财产租赁、经营所得等经常性所得合并统一,对 其他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所得实行分类征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q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