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研究综述

2024-03-01 07:3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任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综述,信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任研究综述

作者:胡小玄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1

信任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可以有效预测国家发展水平,在中国体制转型和制度转轨的双重改革下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信任危机,因此了解信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任 理论 模型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1信任的定义

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信任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信任的却没有统一的定义。Hosmer1995)认为信任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情境下衡量可能获得收益和预期损失之后所做的选择。Rousseau等(1998)整合不同学科的观点, 将信任定义为个体以对他人意图和行为的积极预期为基础, 自愿使自己处于易被对方伤害的地位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决策情境中,信任的核心是对不确定情境进行评估,衡量感知到的风险和可得收益,评估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并且愿意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的选择。 2信任的理论模型

Bohnet等(2004)提出背叛厌恶理论betrayal aversion theory)来解释不信任现象,认为由他人决定收益的社会风险情景比由偶然因素决定自然风险情景更复杂。在遭受损失之后信任者会体验到被背叛的强烈的负性情绪,Aimone 等(2012)强调人类存在普遍的厌恶动机,驱使人们选择不信任以避免强烈的负性情绪。

社会规范理论social norm theory)从遵守互惠原则的预期来解释人类的信任行为, 强调互惠原则是一种为世人所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个体相信并预期人们能够遵守互惠规范 而奖赏善意的行为(张蔚等, 2016)。

道德规范理论moral norm theory)从尊重他人道德品质角度理解信任,即使信任者并不相信对方会遵循互惠原则但出于对对方品质的尊重仍然会选择信任。因为不可信的标签对于个人的社会地位有重要影响,对一个人表示不信任会极大损害对方的自尊心,因此尊重他人的动机驱使人们选择信任(Dunning et al 201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默认行为模型(default mode of behavior)是根据神经生理机制提出的,它认为信任是信任博弈中的默认模式,由杏仁核对输入的社会刺激进行评价。如果反馈正性则会促进信任行为产生,若反馈为负性则促进不信任选择的产生。 3信任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决策者的个人特质,比如有实验结果指出性别因素在个体信任行为的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汪思琪等, 2015)。社会价值取向会影响个体信任行为,Komiya等(2015)发现社会风险情景下被试亲社会性越高则信任率越高,而在自然风险情景下亲社会性不影响被试的信任率。也有信任博弈实验发现信仰、地域、城乡工作经验等个人特征对于信任存在显著影响(夏纪军等, 2005)。

其次是实验情境因素,比如环境中的温度、气味等,辛自强和徐啸尘(2013)发现温暖条件下的被试比较冷条件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信任。Sellaro等(2014)则发现被试在薰衣草气味中比在薄荷气味和无气味环境下表现出更多信任行为。人際距离也会对信任产生影响,信任者更加信任朋友而不是陌生人(Binzel& Fehr 2013)。 4总结

信任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原因。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在高信任度的社会中人们自发组织各种活动,经济贸易繁荣,社会和谐稳定。在低信任度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合作需要依赖第三方机构,经济缺乏活力,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何提高中国的国民信任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信任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Hosmer L.T.Trust The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organizational theory and philosophical ethic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2002):379-403.

[2] Rousseau D.M.&S.B.Sitkin&R.S.Burt&C.Camerer.Not so different after all A cross-discipline view of tru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03):393-404. [3] Bohnet I..&R.Zeckhauser.Trust risk and betrayal[J].Ja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45504):467-484.

[4] Aimone J.A.&D.Houser.What you don’t know won’t hurt you A; laboratory analysis of betrayal aversion[J].Experimental Economics20121504):571-58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张蔚,张振,高宇,段华平,吴兴南.经济决策中人际信任博弈的理论模型与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11.

[6] DunningD.&S.E.Anderson&D.Fetchenhauer.Trust at zero acquaintance More a matter of respect than expectation of rewar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410701):122-141.

[7] KoscikT.R.&D.Tranel.The human amygdala is necessary for developing and expressing normal interpersonal trust[J].Neuropsychologia20114904):602-611.

[8] 汪思琪,郭文敏,虞爽,李江南,陈叶烽.性别歧视、能力和信任基于可选择的信任博弈实验[J].南方经济201511.

[9] Komiya A.&N.Mifune.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betrayal aversion Prosociality predicts more risky choices in social but not natural domains[J].Letters on 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2015601):5-8.

[10]; 夏纪军.中国的信任结构及其决定一基于一组实验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06. [11]; 辛自强,徐啸尘. 温暖环境的人更信任吗?温度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05):685-689.

[12]; SellaroR. &W.W.van Dijk&C.R.Paccani& B.Hommel&L.S.Colzato.A question of scent Lavender aroma promotes interpersonal trust[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405):1486. [13]; BinzelC.&D.Fehr. Social distance and trust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a slum in Cairo[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3103):99-1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j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