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通过分析“纵横小说”app探究现今电子阅读功能方向以及阅读趋势》,欢迎阅读!

通过分析“纵横小说”app探究现今电子阅读功能方向以及
阅读趋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直接导致了电子阅读的产生与高速发展。此次我便想通过自己对于电子阅读app的使用体验和研究,来讨论电子阅读目前的功能价值以及之后的发展方向。
首先,在讨论电子阅读app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如今被越来越多提及的词语:“知识付费”。在知识付费之前存在的名词叫做“内容付费”,内容付费由来已久,传统纸质杂志、书本、报纸等,再到磁带、影像 CD、 DVD,皆为内容付费的一种实体表现形式。而随着inter+时代的到来,碎片化的信息摄取让知识付费这一内容付费的表现形式在2016年呈井喷式增长,分答、知乎 live、喜马拉雅 FM、得到等一大批知识付费平台上线并迅速发 展,由此进入知识付费元年。但与这一良好形式相谬的,是电子阅读领域的知识付费普及率一直不高,在网络小说等领域的形势尤为严峻。2018年4月13日,在杭州开幕的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数据显示, 用户愿意为电子书付费的意愿从2016年的60.3%上升到了2017年的63.8%, 其中2017年人们愿意为单本电子书支付的平均金额为13.6元, 相较于2016年的8.9元增长了52.8%。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电子阅读付费率正处于上升状态,但整体付费率不高,并且人们对电子阅读的资金投入意愿也不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多个,例如盗版猖獗,监管力度不足等,这里暂时不展开讨论。
既然知识付费在现今的电子阅读领域还有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今的电子阅读app是怎么解决盈利问题的呢?拿纵横小说app来讲,它里面最基本的消费是通过充值获得虚拟货币,用来购买小说章节,同时还有打赏作者,发红包吸引其他读者,VIP等级,粉丝值等多种消费渠道。也就是说,它除了知识付费这一最基本的盈利渠道以外,其他的大多是利用读者对书籍或某个作者的喜爱而进行的明星式盈利。这也是目前主流的小说阅读app的盈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明星效应对作者和平台方都有利。现在很多年轻人熟悉的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人,都是这一盈利模式下的产物。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现状进行IP营销,这直接导致了现今的网络IP改编影视或游戏变得越来越普遍,但由于监管不足,网络IP改编出的作品总是良莠不齐。
那么,现在的电子阅读app又有哪些主要功能呢?纵横小说app主要的功能可分为两大类:读者类和作者类。读者类的功能可以具体分为:书籍阅读,分类检索,书籍评论,书单编辑,书友圈。前三项可以说是每个电子阅读app的必备功能,这也代表了读者在如今的电子阅读app中的基本权利。而最后两项则是近年来电子阅读不断完善的表现,书单的网络化使得以前所谓的列推荐书单更加的平民化,人们不再需要所谓的成功人士来指导应该读什么书,而是每个人都可以编辑不同风格的书单并分享出去,可以说是现代的“学术下移”。而书友圈则是在app中搭建一个类似于贴吧一类的平台,增加读者讨论的及时性和丰富性。
作者类的功能则具体分为:书籍创作,宏观编辑,数据统计。书籍创作是作者类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不仅实现了如今的手机创作,还加入了语音输入,一键分段,人物关系树状图等多种方便作者创作的功能,是现今电子阅读app的改良创意;宏观编辑是对书籍章节顺序,名称以及书籍大纲简介的编辑;数据统计
则是对书籍字数,收到的各类打赏,评论数,阅读人数等各类杂乱数据的整合,使得原本纸质时代难以统计的数据一目了然。
读者类和作者类的功能组合在一起便大致构成了纵横小说这个电子阅读app,虽然现在很多的电子阅读app各有特色,但通过纵横小说这个app能大概看出现今电子阅读app的一些特性。
1. 与大数据时代紧密结合:无论是统计书籍创作的各类信息,还是对读者喜爱书籍内容的宏观方向分析,又或者是在自媒体浪潮下的宣传投放,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分析。
2. 逐渐开发出了独立于阅读外的新功能 :听书,创作,书评,圈子......这些新功能是现今电子阅读app对自身方向的不断探索,这也导致了传统阅读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3. 快餐化阅读日益明显:由于进入了快餐化阅读的时代,各类电子阅读app中的文学作品也有了快餐化和碎片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选题和内容方面,喜欢以夸大或古怪的选题吸引读者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这某种意义上也是大众阅读能力弱化的体现。
4. 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阅读方式:由中国第十二次至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如表1所示,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成人国民综合阅读率由78.6%上涨到80.8%,增幅为2.2%;在这5年期间成人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从58.1%上涨到76.2%,持续增长18.1%。根据表2可知,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率由51.8%上涨至73.7%、网络在线阅读由49.4%持续上涨至69.3%、电子阅读器阅读由5.3%波动上涨至20.8%、Pad阅读从9.9%上涨至20.8%。在2014年至2018年这5年期间,成人国民电子书阅读量仅从3.22本上涨至3.32本,5年期间成人电子书阅读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综合可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籍课本,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载体,以数字化的形式得以呈现,数字阅读成为中国成年人阅读的重要选择方式,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电子阅读会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
由以上对电子阅读app分析可以得出,电子阅读app还处于发展上升期,但已经显示出很强的潜力,人们对电子阅读的需求量也在日益提升,不过短期内还不能取代传统纸质阅读,特别是教育领域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越来越方便的阅读工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这一趋势之下如何保留阅读的纯粹性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我们应当在方便阅读的同时不受快餐化趋势的影响。毕竟对文学来说,诗和远方虽然遥远,却也是每个热爱文学的人心中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移动阅读APP付费模式及其优化》 徐芳,贺亚娟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2019 2. 《网络文学出版研究》 张晓蒙 武汉大学 2015
3. 《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 丁晓蔚 王雪莹 高淑萍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8
4. 《国内移动阅读的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与发展趋势》 徐芳 贺亚娟 杨丽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 2019
5. 《大学生移动阅读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珏 西南大学 2019 6. 《读书类社交媒体的“领读人”机制研究——以网易蜗牛读书APP为例》 葛哲超 浙江传媒学院 2019
7. 《国内数字阅读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分析》 李娜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9
8. 《内容付费趋势下中国移动阅读类APP运营探析》 汪欣桐 北京印刷学院 2019 9. 《从“微信读书”看移动阅读类APP的发展与变革》 夏韬 出版广角 2017 10. 《网络文学版权价值研究》 陈洁 山东大学 2017 11. 《“互联网+”时代中国成年人数字阅读行为特征的研究——基于第十二次至十六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 蒋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2019 12. 《从网络文学看IP改编》 刘敏;徐璐璐; 现代商业 2019 13. 《网络IP影视改编热现象的原因分析》顾苏 戏剧之家 2019 14.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新常态的启示》 王原; 李洪华 青年记者 2016 15. 《急时代的新浪潮 看世界这样慢下来》 刘言 驾驶园 201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