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重点知识

2022-12-24 15:3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重点知识》,欢迎阅读!
社会学,重点,知识
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它能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的情况发展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社会学的想象力主张通过个人置身于所处时代及社会中才能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

社会研究的意义 1描述与政策评估功能 2解释与理解功能 3预测功能 4社会管理社会控制功能 5社会批判功能 6启蒙与教育功能。

马克斯-韦伯 德国 和涂尔干被并称为古典社会理论的主要奠基人。韦伯把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动和传统的行动。

交换论者的理论观点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布劳。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②刺激命题。③价值命题。④剥夺与满足命题。⑤攻击与赞同命题。霍曼斯将 5个命题看成是一组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 布劳的交换理论是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理论目标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局限于微观层次方面的不足。布劳的理论方法是 从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在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开始再从群体层次上升到制度社会的宏观层次。他认为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追溯了交换现象的各种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归纳过程取向的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

社会群体特征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互动关系;有共同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分工协作;有一致行动能力 基本社会类型罗伯逊按基本生存方式狩猎采集社会、畜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马克思按物质生产方式原奴封资共(社是其初阶) 涂尔干按社会组织形式有机团结为基础、机械团结为基础

文化一般特性人为创造性、后天习得、共享、象征、传递、变迁

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 我族中心主义 以自己的文化衡量其他的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文化优越。 文化相对 不武断地用一种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另一种文化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

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 1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 2语言符号 3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 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5、物质产品

文化的层次构成 文化特质 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文化单位,可用(非)物质产品表示;文化 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上互相整合的文化特质构成,这些文化特质彼此为一体,表达一定范围的文化意义;文化模式多种文化特质或文化丛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系统 文化功能整合、导向 文化的分类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文化变迁及其方式 文化变迁就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文化迁离不开观念、技术、工具和物品等的发现、发明,也离不开文化传播、文化采借和文化濡化。

社会群体的类型 1内群体与外群体按人们的归属感 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成员会感到自己与群体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对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内群体又称我们群体简称我群 外群体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是外群体即他群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按社会群体的形成于行动原则3小群体 社会群体特征具有一定的群体纽带;成员之间存在长期的互动关系;具有共同的群体规范;共同的群体意识

家庭类型核心家庭(父母及未婚子女,最主要形式,美默多克提出)主干庭(父母及一对已婚子女、扩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过渡)联合家庭(父母及多对已婚子女或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其他家庭扩大、单亲、残缺、丁克、单身、非婚同居、同性恋 家庭功能经济、生育和社会化、性生活和感情交流、休闲与娱乐、赡养、获取社会地位(如人们根据家庭出身判断某人) 家庭功能变迁1经济功能变弱2抚育功能(包括子女的社会化及老人的赡养)变弱、生育功能变弱、性与情感满足功能变强 社会组织的特征 1、具有特定的目标和目标体系 2、组织成员角色化 3、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4、具有权力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制 5、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社会组织形成要素角色、地位、规范(民俗和民德)、权威(存在于组织之内、依附于地位)

1


社会组织功能整合、协调、维护利益、实现目标

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家长制(组织内部权力集中与最高领导人、分工不明、任人唯亲、办事无章可循、终身制)

科层制(分工明确、职权等级明确、规章制度明确、公私关系分明、任人唯才、管理权力依附于地位) 科层制(马克斯韦伯)科层制是一种以正是规则为主题的管理方式组织每部有严格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观点 每个行政人员责任范围明确;行政组织遵循等级原则、下级服从上级;非人格化;按规章制度办事

弊端:培养无能、呆板;帕金森病,官僚化;权力集中,易致寡头统治;形式主义;彼得原理 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2、相对稳定性3、复合性。

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 本源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

派生社会制度 1政治制度2法律制度3文化制度

社会制度的构成 基本理念和基础理论规范(成文和不成文,制度基本内容);组织;物质设备 社会制度的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4社会化功能

权威的三种理想类型 1卡里斯马型(个人魅力型,权威来源于自身)2传统权威型(来源于民俗级传承)3法理权威 教育的功能 1、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传播文化3、凝聚社会力量、4、发展自我5、筛选人才6、发明创造。

虚拟社区特征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流动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准则

指成员主要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生、并以村落形式为聚居格局的社会单位

农村社区基本特征 1对自然生态环境依存性较强、农业生产为主,较趋同和单一2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礼俗化3区位地位较边缘4社会组织和制度较简单5地域广阔人口密度小生活节奏慢6社区文化有地方特色

指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口集中的社会区域单位,人们是由社会分工而组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城市社区基本特征1社会结构具有商业结构性质2社区主要以正式组织构成3社区内信息传递主要靠新闻媒介4感情色彩淡化 传统社区特点 1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自然力,从事以生计为目的的小规模经营活动2生活方式围绕着生计活动,单一性极明显3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共生与合作关系,维系关系的纽带是以血缘、亲属和相互熟悉为基础的亲情、伦理、良心和习俗 4社区主要由首属群体构成,群体间有相对独立性

库利的镜中之我 镜中之我理论由美国社会理学家库利提出。库利认为自我社会的产物’,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别人来确认我们对自己行为的判断和认识,进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1我们觉察到或设想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我) 2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人看我)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作出下一步反应(我看“人看我” 米德符号互动论 主我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自己的感觉及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的那部分,本能、自私的 宾我自我社会方面,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社会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社会化了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本能冲动原始隐秘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和冲动,首本能驱动 快乐为原则 自我接受现实限制,学会从现实得到满足,现实为原则 超我社会道德在人的内心的体现,道德为原则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觉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2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影响社会化主要动力因素 家庭 学校 伙伴群 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互动主要类型分析1交换--互动双方自愿互换对方资源的互动方式 特点 自愿、价值对等、有对方需要的多余资源 2合作---互动双方相互配合以达到共同目标和社会互动形式,这些目标通常无法通过单方面努力实现 条件 目标一致 行动配合 相互信任 共事成果3竞争---双方争夺共同希望获得的利益的行为 特点 有一个共同目标 结果只能是一部分人获得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 双方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4冲突-----双方为了某种利益或价值观念而产生的相互排斥、伤害、剥夺甚至毁灭的互动方式 主要目的是打败对方

斯梅尔瑟的加值理论集体行动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处境而进行的尝试 影响集体行动发生的6个充要条件----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普遍的信条、突发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机制

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韦伯认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不是一种而是三种即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位一体),三者互不相同但可以相互转化。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三大领域的不平等。他强调各种经济资源在人们中的分配结果是阶级状况的分化。财产关系具有初级的意义。权力被简化为政治权力等级身份被简化为声望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Gn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