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灵》,欢迎阅读!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灵
新妙镇中心小学校 贾 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目前我们学校许多留守儿童现状有这几种情况:一是.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二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三是父母双方外出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教育。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二是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他们关心不够,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三是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现象。
针对以上两种现状和问题,我作为住校生的班主任就有义务做好本班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学习生活的关爱和关心。
(一)建立充满爱的班级,给住校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1、带着爱走近住校生。 “爱”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住校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用爱塑造他们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融为一体,使住校生对班主任有信赖感,既把班主任当作老师,又当作朋友. 如我班有个调皮学生,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老师对他多关心一点,他就很高兴也很听话,我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一次做课间操我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就叫他把课间操做完后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他来到办公室我就叫他把破衣服脱掉,然后我拿出针和线,给他破缝补起来,缝好叫他穿上,他高兴极了,连忙给我说谢谢.还有几次我看到我班几位同学的衣服和裤子破了,就回到家拿我家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上,这些都得到孩子的家长和孩子的赞扬,因而我班家长对我很尊重,学生对我也很亲切.还有我手机上定制了天气预报,每天都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也好天天告诉孩子们明天穿什么衣服来预防感冒,有时看到孩子的衣服穿戴不整齐,就给他们整整理理。看到女生头发乱了,就会给他们梳梳„„并且指导他们怎样管好自己的生活,有困难尽管和老师同学说。
2、耐心细致地处理出现的问题。学生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班主任,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住校生的心理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影响,做出违纪的事来。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班有一名学生很调皮,俗语说的“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确实我班的刘青松几乎每隔两天就犯一次错误,这学期开学还不到一个月,他就犯了四五次错误了,每次我都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细心地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我把一些课外书借给他看,有计划的让他去完成一些事,让他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他的心灵不再是空落落的,并且隔三差五的表扬他的点滴进步。经过努力,慢慢融化该生不良的心理行为倾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住校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精心策划主题班队活动,培养住校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住校生的心理比其他学生表现地更为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在学习上表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表现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在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班队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今天是你的节日”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送一份礼物给妈妈,说一说感谢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轮到一位学生说时,他支支吾吾地,很轻地说了一句:我妈妈不管我的,我不想和她说什么?据本人了解,他的妈妈平时都在外打工,很难得回家,家庭关系不是很融洽,他们这种母子之间的爱正在淡化。于是我就引导全班同学讨论,为他献计献策,怎样体会他妈妈对他的爱,他又如何向妈妈表达自己想法。有的同学说,可以打电话,向妈妈说心理话;有的说,可以写信,告诉妈妈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还有的说,他的妈妈在外打工是很辛苦的,作为儿子应该体谅妈妈,并且要感谢妈妈所做的,作为儿子要更懂事,好好学习就是送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听着同学的讨论,这位学生有所触动,课后我找他谈话,还为他在三八妇女节那天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惊喜地声音,我让他把对妈妈想说的话说了。我在电话里,向他妈妈夸奖他在校好的表现,告诉他的妈妈以后可以通过这电话,经常和儿子沟通。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从那以后,我渐渐感觉到那孩子的笑容多了,干什么事都有劲了。
又如在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班队活动课后,住校生能够管好
自己的生活,在寝室里不仅能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搞好卫生,还能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比如将自己得意的一幅画贴在自己的床铺边,在桌子上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通过活动,环保意识已经内化成他们的需要,审美能力已经体现在生活中了。 2、开展艺术活动,陶冶住校生的情操。
(1) 爱唱爱跳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据此特点,我每周定时开展文艺活动,而且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培养他们的广泛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平时要向任课老师推荐,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学校的舞蹈、绘画、书法、电脑等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并通过活动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信。 (2)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优化住校生的人际关系。
体育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为此,我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体育运动如:迎面接力比赛,拔河比赛和广播操比赛等。鼓励他们积极报名,积极参与。通过比赛,让他们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微笑,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呼唤教育合力,使每一个住校生都得到良好呵护。
呼唤家庭的关爱。加强家校沟通,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首先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变那种认为孩子到学校上课,孩子的教育责任就交给了老师的想法。改变那种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教不了孩子的想法。并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实施“亲子教育”。无论孩子在校,还是在家,都让他觉得父母是和他在一起的,时刻关注他的学习,他的成长。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有长处,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或缺陷。然后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与孩子充满情感和亲情的沟通,让孩子的身心感到愉悦,孩子才会将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倾诉,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从而达到情感沟通的目的。孩子有了这种感觉,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会再产生孤独感。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会因此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格外轻松。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孩子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其次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和睦的家庭环境。这一点对于住校的孩子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这样的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在校遇到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总之,作为住校生的班主任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做到眼明,心亮,脚勤,深入班级,用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