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化理论下汉译日时拟声拟态词的运用方法》,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归化理论下汉译日时拟声拟态词的运用方法
作者:刁羽习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6期
摘要: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在汉译日时,拟声拟态词的运用是地道日语的体现之一。本文运用归化翻译理论,通过研究青春文学小说《悲伤逆流成河》日译本中所出现的日语拟声拟态词,对比其对应的中文原文,分析出日本译者翻译时的独到之处,总结出在汉译日过程中运用拟声拟态词的方法及作用,为以后日语翻译及日语学习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拟声词;拟态词;悲伤逆流成河;归化;汉译日
众所周知,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为数之多,使用频率之极高是日语的一大特色,能用对拟声、拟态词是地道日语的一个重要标志。汉译日中,运用富含日本语言文化的拟声拟态词是归化翻译法的鲜明体现。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主张通过“归化”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采用流畅地道的译入地语进行翻译,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泽入地语读者,即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
而《悲伤逆流成河》是为数不多翻译到日本的中国青春文学作品之一,其语言和用词有着鲜明的“郭敬明”风格:人物对话多口语生活化,环境、心理等细节描写中有大量的抽象比喻、夸张渲染等,甚至有些比喻晦涩难懂。泉京鹿女士在翻译时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运用了大量的拟声拟态词,使文章通俗易懂,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画面感,这一翻译风格较符合归化翻译理论。
因此在本文筛选出最能体现归化理论的拟声拟态词译文,主要将其分为:用日语拟声拟态词对中文拟声拟态词进行翻译;用日语拟声拟态词翻译原文中的非拟声拟态词;在动词前用拟声拟态词来增强效果,并在接下来分析译者的翻译方法。 一、汉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中文的拟声拟态词并不如日语那么多,龚良玉编纂的《象声词词典》收录了800余条象声词,而小野正弘的《日本語才ノマトぺ辞典》收录了4500条拟声、拟态词,可见日语中拟声拟态词所占的分量。同样,在译文多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也远多于小说原文,首先是因为汉语里的拟声拟态词并不如日语那么多,其次是由于郭敬明的写作风格“偏文艺抽象”,而中文的拟声拟态词对给人生动活泼之感,与其写作风格不太相符。 例1:男生的十七岁,像是听得到长个子时咔嚓的声音。 例2:脖子上有根血管又开始突突地跳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3:对面低低地传进来一声“你怎么不早点去死啊你”。
泉京鹿女士基本将原文中的拟声拟态词基本上都翻译成了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但由于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没有办法全部一一对应,所以译者大部分采用具有近似含义的词语进行了替换。既保留了原文风格,又使其“日式化”,让读者了然,是比较典型的归化手法。 二、非拟声拟态词的归化翻译
原文中有许多的做修饰语的非拟声拟态词在翻译时都被译成了拟声拟态词,特别是一些具有汉语文化特色和作者风格的词,译者并没有死板地翻译,而是尽可能的找到日语中比较贴近、十分形象的拟声拟态词语来进行替换,充分彰显着译者的风格和智慧,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三、结语
译者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特别是易于青年读者接受,运用拟声拟态词来辅助其翻译,这一典型的归化翻译方法不仅使译文更符合译入地语的语言文化,使描写贴近原文的同时为文章增添色彩,由此可见在翻译中国作品特别是青春文学作品过程中如遇到汉语的拟声拟态词,可尽量归化为日语近似的拟声拟态词;对于一些较口语化、中式化的修饰语,可以用拟声拟态词来进行替换;对于蕴含丰富情景的动作描写时,可以添加拟声拟态词来修饰动词,贴近原文的描写氛围。希望以上的分析总结能为以后汉译日及日语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借鉴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x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