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在美国做妈妈》有感1500字》,欢迎阅读!

《我在美国做妈妈》有感1500字
今年暑假再一次拿起儿子送给我的母亲节礼物——《我在美国做妈妈》一书。本书的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华裔妈妈蔡美儿,也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看完这本书以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影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前者是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走进美国的教育体系,后者是中国的公民走进美国的社会,两者有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中西融合。
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位华裔妈妈和两个女儿两个狗的故事。她身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以华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两个女儿。作者在书中坦露了自己抚养两个孩子的心路历程,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处处表达中国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否会得到肯定呢,事实证明两个女儿在妈妈的严格管教和倾心培育下,承袭了华人的优秀传统,在学业、音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在当地被誉为音乐神童。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剧烈的文化冲突,执着付出的华裔妈妈,叛逆聪明的女儿……使得这个故事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蔡美儿表示,这是一本“育儿手册”,这本书其实是一部回忆录,一种带自嘲的反思。书中的高潮局部并不是母亲看到女儿钢琴技巧进步的成就感,而是一次和小女儿的剧烈争吵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管教过于严厉,转而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蔡美儿也曾说过,东方式家教方式的局限在于容易限制孩子的选择,不适应孩子的个性化开展,她懊悔没有重视女儿的个性需求,也懊悔自己有时过于严厉。但她同时也表示,不认同西方理想化的选择和自由,她始终坚信家长才更了解什么对孩子才是好的,“如果让10岁的孩子去选择,他/她会永远选电脑游戏。”
对于这本书我很赞成的是:对“不努力”说“No”。美儿在美国西方文化的包围中坚持做“中国妈妈”,绝不是海外华人追根寻祖的情感使然,而是在经历中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和认真比拟后,她清醒而坚决地认同并选择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做每件事情都会有时机本钱。因此我们所作出的每个选择,其实都意味着与此同时的某些放弃。而美儿的选择,是在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时机。我们看到,这其实是最好的一种选择。至于你是让孩子去弹钢琴还是拉小提琴,是玩吉他还是吹长笛,是画画还是游泳……让孩子选择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然后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去做。孩子自然就会体验到,要做好一件事情,
他需要怎样去做、要努力到何等程度。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孩子在举一反三中受益终身。美儿培养出一个在未来即使是球露露都是一个会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的孩子,追求卓越的思想和不断付出这个法宝已经深入到了她的骨髓中,相信小时候学习小提琴只是一个平台,以后她做什么都会是这样的。在幼儿园我们的班级里就能够发现有很多孩子都在学习各种兴趣培训,但是我们能有几个以美儿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孩子,首先我们80后的年轻父母已经做不到了,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自己的孩子。现在父母最大的问题是看到孩子不优秀而不作为。许多人希望孩子快乐,那么小小的他们会觉得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那么多限制是最好的,孩子小时家长也觉的这是对的,可以当她大了后发现许多人都超过了她而她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给她真正的快乐,得不到成功的喜悦对她来说将是很大的打击。
我不但是一个妈妈,而我的职业又让我成为许多孩子的妈妈,所以我非常欣赏作者最后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反省。美儿也遇到孩子的青春期反叛,当她的先生生日聚会时,她的小女儿露露断然拒绝了为父亲写贺词,美儿想尽一切方法,结果却一败涂地。于是她在露露的成年礼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儿子现在也是叛逆期的时候了,作为母亲是不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也需要做好准备,和孩子一起成长。
其实,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学习别人的教育模式时,我觉得首先考虑的是教育方式的优势与劣势,截取较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做到有张有弛,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成才与成人,家长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要成人,成为一个心智安康者那才是上策。做一个时常反思的妈妈,做一个帮助孩子不断追求卓越的妈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