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开展课前三分钟古诗文诵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展课前三分钟古诗文诵读
作者:周杨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年第12期
下面,笔者通过一些教学实例阐述针对课前3分钟有效开展古诗文诵读的作用与策略。 一、有效开展古诗文诵读的作用与实例
1.认真诵读促记忆。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利用课前三分钟有效开展古诗文诵读。学生在每节课的反复诵读中,不仅对古诗文进行了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顺应了小学生此阶段的记忆特点,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笔者担任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学之初,笔者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古诗文诵读》,常规的做法是:每节语文课坚持开展3分钟课前诵读;每5首古诗为一组,每个礼拜反复诵读一组古诗。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尝试“四段式诵读法”,即将一周7天划分为四段。周一、周二完全是处于朗读阶段;周三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记忆;周四、周五几乎全班同学都能有感情、有节奏地背诵了;周末两天可以自我回顾检查前阶段的诵读成果。
2.反复诵读增语感。笔者尝试实践“四段式诵读法”的初期,虽然实践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但多数学生还未对如何有节奏、有韵律地诵读古诗文形成一定的意识,往往一张口就参差不齐地发出各种声音,不注意合理断句,读“破”古诗文的意义。笔者针对如何读古诗文经过相应的反复指导后,学生渐渐地读出了一些感悟,朗读古诗时有意识地思考应该在哪里停顿、轻读、重读。令人欣慰的是,反复诵读带来了成效。学习《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时,在未加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知道应在每行前四个字后停顿,在“遥招手”时略微快读,“怕得鱼惊不应人”略微轻读,这和平时大量的古诗文诵读是分不开的。
3.绘画诵读激想象。一篇古诗文就如一幅风光图,通过绘画将诗歌中表现的意境展示在学生眼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好方法。而绘画的前提在于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下面所给的注释进行初步理解,也可对关键字词进行指导,使学生从文字到图像进行由抽象记忆到形象思维的加工。由于每位学生都是个性化的载体,因此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能够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尝试教“诗意的语文”。诵读《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这首诗时,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天空中会有些什么?”“花丛中、柳树下又有谁在忙碌?”“透过柳条缝隙,你是否看到了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前面的河流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这时,学生们个个都成了“神笔马良”,一幅幅带有个性化解读的美图跃然纸上。 4.深刻诵读悟精神。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强调“诵读”,更注重“品味”,让学生识记古诗文的同时更读出作者的思想和精神。笔者采用“教师引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