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与渗透

2023-10-21 15:36: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与渗透》,欢迎阅读!
思政,体育教学,渗透,落实,教育
思政教育体育教学中的落实与渗透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与渗透思政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必要路径。有鉴于此,教师首先要顺体育融入思政教育历史趋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和思政教育指导,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树立榜样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新时代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青年”。

关键词:思政教育体育教学;渗透策略

体育有利于培养团结、友好、勤奋的思想素质,激发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教学是实施思政教育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教师通过将思政教育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可以培养新时代“四有青年”,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双向提升。有鉴于此,教师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思政教育,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模式实施思政教育

一、开展趣味教学活动,有机渗透思政教育

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有趣的游戏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训练主动性。此外,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学习思政知识,逐步落实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道德观念。因此,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题,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中蕴含的精神素质。例如,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学生通过竞争逐渐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要成功必须加强团结合作,增强竞争意识。如果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帮助和鼓励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教师要大力表扬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鼓励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意识。将游戏元素融入体育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对活动内容的科学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玩耍和学习中掌握真相。例如,当教师进行短跑比赛时,许多学生认为他们付出了很多,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是极限,


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加强日常锻炼,必然会取得显著的进步。教师在开展训练活动时,通过引入竞技游戏,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大大提高,短跑活动也将取得明显的进步,学习信心将大大提高,意识到只要他们肯努力最后必将得到收获。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积极开展思政教育

体育教学中高效开展思政教育,有赖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降低思政教育的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和思政教育的影响,掌握体育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思想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状态动态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新鲜有趣的思政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致力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建立沟通桥梁,促进学生体育效果和思想意识的提高。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田径短跑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短跑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的记忆,在实践中测试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身体适应性,选择适合自己客观情况的运动方法和强度。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解释了中国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刘长春。虽然他正处于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但他仍然为国出征。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新时代学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短跑有全新的认识,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发展也离不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丰富体育教学形势,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平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可能建立视听与情感相结合的体育课堂,为思政教育的广泛深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化、动态化、信息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能,提高学生在图文结合、视听结合的环境中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深化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为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铺平道路。

例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乒乓球运动时,教师要坚持全新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的突出优势,为学生播放发球、挡球、搓球、削球、


攻球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为了实施思政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乒乓球作为国球的辉煌历史,体验体育在无数国家荣誉中的突出贡献,增强学生有效参与体育课程的信心。

总之,对于体育来说,思政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实现生命价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前提。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使用科学方法,积极参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有效载体。教师应致力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根据教学性质、专业内涵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体育的收获,另一方面实现“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勇,肖河旭.论以“体育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J].四川体育科学,2023,42(02):121-125.

[2]徐晓梅.中学体育课程实施精准思政教学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教学),2023,No.1418(03):82-8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M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