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幸”背后的“大麻烦”

2023-03-03 06:4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确幸”背后的“大麻烦”》,欢迎阅读!
麻烦,背后,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确幸背后的大麻烦

作者:董希淼

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第12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小确幸,要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微小但安全、幸福的生活。如果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让一个风险偏好保守的老年人,以1元的门槛购买私募基金,带来的不是小确幸,而可能是大麻烦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小确幸,要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微小但安全、幸福的生活。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其意思是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也指生活中的小惊喜。这个词,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汉语,从而在我国流传开来。

在我国金融领域,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小确幸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自我宣传的标签。一些互联网企业负责人鼓吹,互联网金融要成为小确幸,就是起点更低、覆盖更广;,就是确定性,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好的信任;,就是幸福感,消费者能够以相对更低的利率获得所需资金。他们认为,这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

然而,这个愿望听上去很美好,实则是一朵漂亮的毒蘑菇。近些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乱象横生,恐怕也与这种小确幸金融观不无关系。

第一,片面地宣扬小额”“普及。这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将高风险的理财产品销售给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更有一些平台,打着“1元理财的旗号,以众筹募集资金模式,将较高门槛的理财产品如信托违规进行拆分,然后鼓动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购买,还美其名曰金融

第二,片面地宣扬确定”“信任。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让金融消费者丧失应有的警惕性,盲目相信那些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和能力的公司。近些年来,一大批劣质的类金融平台涌现,各类产品眼花缭乱,让一大批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落入彀中。从泛亚“e,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

第三,片面地宣扬幸福”“美好。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整个社会金融抱有幻想,而忽视金融创新背后蕴藏的风险。有的机构甚至宣称其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十几倍,不可避免地给行业的理性宣传带来负面影响。金融风险与收益是相伴而生的,刚性兑付不会永远存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深化,但也可能对金融稳定带来影响。

小确幸金融观在我国生根发芽,这两年还表现在校园贷”“首付贷等现象的蔓延。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进行消费,为在校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贷款等服务的校园贷发展迅猛。而所谓的首付贷,则是指为购房首付提供的贷款。购房首付是不可以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款的,但首付贷轻松绕过相关规定。无论是校园贷还是首付贷,都以低门槛甚至零门槛、手续简便为噱头,但实际利率很高、还贷要求严苛,甚至出现女大学生以裸照当借条等闹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平台绝大多数没有发放贷款的资质。

不但在我国,类似小确幸金融观的流毒,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多有传播,典型的案例就是次贷。美国次贷的故事,是从穷人买不起房开始的。众所周知,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少穷人买不起房子。穷人为什么买不起买房子?原因很简单,收入太低、房价太高。于是,一些人想到了金融工具,以创新的手段向穷人提供次级贷款。这种贷款准入门槛非常低,不仅可能做到一分钱首付都不用出,最初几年还可能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显然,对于收入低、积蓄少的美国穷人来说,是次级贷款让他们圆上了住房梦,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殊不知,正是这些次级贷款,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爆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机。

当然,在我国,小确幸互联网金融正在退烧,金融”“金融科技粉墨登场。但不管互联网金融,还是新金融金融科技,其本质仍属于金融。对金融而言,最重要的课题永远是风险控制。而且,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采用,金融新业态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比传统金融更突出,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监管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20157月以来,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互联网金融政策,强化了制度建设。2016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和清理,一批借金融普惠之名,行金融诈骗之实的害群之马必定受到打击。

应该说,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格投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对参与金融投资者设置准入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状况、知识水平、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方面要求。当然,投资金额或资产规模不是合格投资者的唯一标准,但也不能将无原则的低门槛作为互联金融或普惠金融的标志。如果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让一个风险偏好保守的老年人,以1的门槛购买私募基金,带来的不是小确幸,而可能是大麻烦

总之,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金融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等特点。我们需金融创新,但创新要有边界、有规则、有门槛。金融可以有态度、有温度,金融让生活更便利,让社会更美好,但其前提是:国家和社会金融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监管,从业机构和金融消费者认识到金融的不确定性,管控好金融风险。

金融不是阳春白雪,但需要专业专注。请记住,金融不是小确幸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L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