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论文)

2022-11-02 20:52: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论文)》,欢迎阅读!
经济形势,当前,我国,论文


浅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在新世纪来临时,我们面临机遇与挑战。

在亚洲日本处于衰退时,我国经济一枝独秀,确实来之不易。之所以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因为我们贯彻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积极财政加快结构调整的结果。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形势严峻的一面,问题的一面,就是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需求不足的矛盾仍未根本缓解,这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我们经济增长还仍旧依赖国债投资的拉动,今年已发行国债1500亿元。如果一旦降低力度,投资下降,增长速度也会降下去。前年这种情况出现过,最近几年,经济增长依赖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全国来看,社会投资的增长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出口逐月下降,主要是因为国际环境不好,所以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今后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以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高新技术、战略性产业仍然很薄弱。我们国家一年固定资产投资3万多亿元,其中,用于购买设备的占到40%,而这些设备中,50%-60%为进口。这几年有几百亿美元的进口设备市场我们却没办法把它拿下,因为我们的产品设备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缺乏竞争力。我们生产的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所以怎样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进口替代,进而出口,加快产业升级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这几年我们提出要组建大企业集团,这方面相应的政策也很多,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全国总体来讲很不理想。些天我们搞金融整顿,杜绝了各种违规贷款。当时我们口号是堵斜门,开正门,但现在斜门是堵住了,正门却未开,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条件很不理想。有些地方小企业处在举步维艰的困境。民间高利贷也因此而发展起来。中小企业对增加就业,支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发展中小型企业也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解决,牵涉到经济深层次的矛盾,涉及体制政策上的问题,我们要保持期间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就必须下决心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才能为我们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下面谈一谈对应上述矛盾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如何在扩大内需中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江泽民主席的三个代表的要求中有一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通过改革发展,要使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现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个突出矛盾,生产资料到消费资料绝大多数商品都供过于求。银行大量存款,今年上半年存款又有所增加。四大国有银行不再向央行要求再贷款,它们自己的款都贷不出去,倒是股份制银行贷款比例反而高。为何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的实行了高储蓄、高投资、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的结果。

当前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很多,比如:城市中消费结构升级受阻;城乡间消费结构的转换断档。城镇中住房、医疗的改革强化了支出的预期,抑制了消费。消费信贷发展缓慢,而欧美等国家信贷消费已成为非常普遍的形式。没有需求,所以经济增长上不去。我们国家和日本相比,消费档次还差得太远,所以我们的消费潜力还很大。关键是怎样通过调整政策把我们的消费潜力挖掘出来,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这样通过扩大内需,使得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真正得以提高,在这方面要成为我们经济研究工作今后几年的重点。在扩大消费的同时,投资领域就是鼓励社会投资建立有利于社会投资的相应的政策法规。社会投资比国家投资更有活力。

第二点关于结构调整中处理好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现在我们投资重点是基础设施,但要逐步转移到产业升级上去,特别是企业要成为投资的主体,要使其有扩张投资的欲






望,这决不是在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政府投资主要搞基础设施,随着民间投资主体的增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后,这样才能加大产业升级的力度。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技术,产业升级的资金投不进去。技术是制约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我们一年进口大量的设备,替代进口自己要干但是干不了,想上但是上不了,没有技术,所以怎样突破技术这个瓶颈成为我们产业升级的第一位问题。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创新,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自己创新不了的就与国外合作研究这个也干不了,那只有引进技术装置。而且在引进装置中要加大软件引进的比重,另外在引进技术里要加大消化吸收的比重。在消化吸收方面,我们与日本、韩国还有很大差距,要善于借鉴他们的经验

产业升级不仅包括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产业,还包括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很落后,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和我们差不多的发展中国家,流通产业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中心、连锁店。另外在同国外的合作中,要实现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过渡。所谓垂直分工就是指我们处在分工的最低级、最末端,高技术的东西让别人来做,我们只能进口一些散件来组装,这是不够的。要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逐步实现由来件组装向水平分工过渡。战略性产业包括电子、航空、造船等危及国家安全的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这些产业,国外是不会卖技术给你的,只有自己创新、自己发展。现在有人认为既然这些行业是竞争性行业,则任其自己发展,国家不必再过问,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我们这些产业,我想国家还是要给予支持的,要不然会误大事。特别是当前贴息贷款这种方式,我觉得非常有效,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前的问题是企业提不出技术改造的方案,息贷款发不出去,所以怎样加大产业升级的投入力度,改变政府对产业升级支持的方式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三个问题是对于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间,如何处理城乡经济发展关系。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了影响宏观经济的大障碍,怎样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没有什么绝招,只有扎扎实实地走搞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通过搞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出率,使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使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如何提高农业产出率,发展高效率农业是要认真组织研究的重大课题。

沿海已率先实现农村的工业化,走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在的问题是中西部地区包括苏北地区他们的乡镇企业怎么起步;工业化路子怎么走。由于沿海乡镇企业起步是在过去短经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实现资本积累。而现在产品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再搞过去低档的东西来发展乡镇企业是很困难的。在这些地方乡镇企业怎么走步,我觉得非常困难。现在要搞高起点工业,但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人才从哪里来?现在看来立足于当地农副产业原料或矿产原料搞深加工,变成当地的龙头企业,这个路子比较好。

小企业现在是一个重要课题。国外对中小企业有很多优惠政策,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公库、美国有个小企业局、专门为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二战后有个统计:美国的大企业对劳动力吸纳逐步下降了,大部分劳动力被吸入中小企业,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大量问题未解决。

总之,今后5-10年我们中国经济发展仍会保持改革前20年的增长势头。世行有一个经济学家出了一本名叫《回到第一》的书中说:中国的生产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占世界第一,只是在工业革命后落后了,而如今网络时代,又出现了新的机遇,可望回到第一。展望新世纪,发挥经济增长潜力,争取我国经济早日实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第三步战略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K6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