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确的让小班幼儿学会分享》,欢迎阅读!

正确的让小班幼儿学会分享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我经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也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不过,幼儿在交往中似乎更多表现的是相反的行为:牢牢守护自己的东西不愿意别人去动它,自己不玩的东西也不让别人来玩,感兴趣的东西总想占为己有……因此孩子间总会因发生争抢而冲突不断。
有些时候我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在活动时,经常和其他小朋友闹得不愉快。老师怎么问他都不说话,问了和他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某某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分享。这些时候我会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抢我的玩具)那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低着头说“好”。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现在他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课余时间我都会给大家讲很多关于分享的小故事,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会得到大家的排斥。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