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律能力》,欢迎阅读!

.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律能力
1.公约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反思自身课堂不良行为,共同推出课堂公约,以下是一个公约模板可以作为参考:
听铃声,速回位,书备好,听指令。 不乱言,身端正,整堂课,自管自。 下课声,不慌动,谢老师,再出行。 学做人,智慧生,会做事,成绩升。 公约好,大家守,自律性,要培养。
《课堂公约》的制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效避免了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2.榜样法,激励学生效仿模范典型
同伴往往是学生们模仿的直接对象,老师可以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有意识地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指出他们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听课认真等优点,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孩子们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
3.评价法,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
.
.
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对照大家共同制订的《课堂公约》,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自身遵守纪律的情况,并进行反馈,然后根据反馈情况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用自我评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遵守纪律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的。但是,仅凭孩子的自我评价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对他们起到约束作用,因此,老师还要适时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让他们写一写反思,促使其遵守课堂纪律,尽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4.说理法,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一般来说,凡是自我修养较好、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都比较遵守纪律;反之,自我修养欠佳或认识水平较低的学生,遵守纪律情况会相对较差。因此,要想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从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提升自我修养做起,“说理法”便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孩子上课随便说话、违反课堂纪律时,老师可以要求他们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违反纪律的原因,并为自己提出克服缺点的办法。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自我说理的过程中,分析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逐渐改掉自己的缺点。
5.训练法,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要想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4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