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反思

2023-01-22 03:36: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鉴赏,高一,反思,美术,教学
高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升艺术修养,树立准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动身心健康发展。不过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显溃乏。所以,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因为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所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无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无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尤其无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理解。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注重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注重和评价,学生对教师水平、教学果的注重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持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点,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学习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升水平的领地,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持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个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能够分成相对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缺乏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实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实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擅长思考,但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因为学生经验和水平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


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能够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所以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美术作品不但存有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有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但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水平、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到,不管是绘画还是工艺,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表达,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表达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表达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升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所以,有效的教学提问能够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水平。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表达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理应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能够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实行播放和展示,既能够大大提升学效率,又能够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展开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增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能够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气氛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1P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