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2024-03-07 19:3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述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干预,介入,青少年,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述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策

作者:刘巧玉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8

【摘 要】问题行为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环境中的挫折所致,社会工作者应关注问题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力量,并综合协调其所处环境中的支持资源。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应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关键词】问题行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环境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属于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认识自己、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过程中会体验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各种问题行为也屡见不鲜。能否在青少年期成功地建立自我同一性将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而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因此,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我国青少年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身心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且社会变迁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总是会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最敏锐的反应,其表现就是各种问题行为。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青少年问题行为概述

问题行为又被称为偏差行为、危险行为,主要是指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不健康的、无建设性的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偏离一般的社会预期,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危险性、伤害性或适应不良,包括吸烟或上网成瘾、过早性行为、厌学、偷窃暴力等犯罪行为等等。大多数情况下,问题行为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都会有所表现,他们自己也会产生情绪或思想上的困扰。一般人会过分关注问题行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而忽略了青少年本身的心理体验,往往用一些负面词汇形容有问题行为的青少年,比如叛逆无价值坏蛋品行差等。这种贴标签的行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他们会逐渐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并产生更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虽然他们的行为偏离了主流价值观,但对个体一概否定的评价是不可取的。

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是运用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促使问题行为转变成发展行为。目标不仅仅是缓解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同时也要改变家长、老师等人的消极观念。促使他们司考更适合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方法,发现他们身上的优势并加以引导,从而使青少年形成个多有建设性的行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正在关注抗逆力的研究。抗逆力是一种克服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个体面对不利发展的环境或各种危险压力,能发展处健康积极的应对策略。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较多,其跨文化的普适价值也正为学者们所证实。抗逆力是以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行为,关注问题青少年对抗逆境的反抗力量。但同时非常强调青少年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用的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支持。这种力量并不是青少年所独有的,它伴随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抗逆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其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关注发展的力量。生长的力量可能表现为叛逆、厌学、网瘾、暴力等各种问题行为,是因为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并没有为其提供正常发展这种力量的资源和途径。当家庭、学校、社区正视其发展需要、合理引导他们的生长力量,为其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支持,这种力量就可以成长为一种积极的正向的能量。而这也正是社会工作者要追求的成功的干预效果。 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及其家长老师认识到问题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成长和发展的力量,以青少年自身努力为主,家长老师社区的资源支持相配合,将问题行为转变为建设性行为。社会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有:第一,资源整合、综合协调的作用。青少年行为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其发生发展一般受环境影响。这就意味着单靠青少年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行为的,家庭、学校、社区都要辅之以相应的强化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就起到了一个综合协调的作用,各方面同时开展工作,整合青少年可利用的各种资源,为其转变提供支持。第二,引导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作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职业,社会工作者并不帮助问题青少年解决具体问题,而是引导其参与到对自身问题的剖析过程中,使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当然还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共同参与,他们习惯用消极的眼光和负面的词汇评价问题青少年,这是不利其身心发展的。社火工作者要鼓励家长老师参与到青少年的问题分析中,使他们学会运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法,并使他们认识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错误处理方式所致。这种全方面参与、共同努力的局面是对解决问题行为的必要前提条件。

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治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必须以青少年为中心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网络。首先,在青少年所处的大环境即整个社会环境方面,中央及地方政府应提高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关注并增加政策支持,倡导积极风尚和健康精神,在学校和社区周围眼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应积极发展社会工作业,培养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及时为问题社会青年提供各种帮助措施。其次,在学校方面,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完善人格、发展自我同一性、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自我形象的认识、对群体的归属感、对同伴群体的认同等问题大多数发生在学校中。因此学校除家庭外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应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优差生的刻板观念,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第三,在家庭方面,家庭教养直接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是否健全。家长应积极咨询社会作者,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学习科学的教养方式,给孩子提供健康而理性的家庭教育。杜绝家庭暴力,为孩子做好模范作用。以上建议望能对社会工作中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陆士桢.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刘巧玉(1988.02- ),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长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社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S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