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案例

2023-05-02 14: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案例》,欢迎阅读!
性别平等,案例,小学,教育


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案例 ——始于“足”下



一、案例背景

“也许这是一位女孩的脚,每天晚上躲在被窝,她只能独自忍受折筋断骨流血流脓的痛苦;也许这是一位母亲的脚,这种人为的残疾让她干家务只能跪着,因为蹲下无法保持平衡;也许这是一位奶奶的脚,她走一步就晃一下,停一停才能走下一步,抱起年幼的孙子孙女都会非常吃力。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女校学生和缠足少女两张图片年代先后的比较,看似闲笔,却扣住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变化存在不平衡的重要特点。这一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性别平等教育样关键。现在很多人认为性别已经很平等了,往往就是管中窥豹,忽略了区域、城乡、行业、阶层等多个方面的不平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小学历史学科课程内容中有一条,“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而《大纲》的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内容中也有一个学习任务,“认识历史进程中的性别文化变迁”将这两者整合就可以开发出融合课程教学内容为“由民国裹脚习俗的变化看性别文化变迁”,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性别教育势在必行,对小学生各方面成长都有所好处。

二、案例描述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民兵方队》,指出女民兵都是选拔自北京市朝阳区各行各业的普通女性,她们步伐铿锵,健康自信。提问,若时光倒流一百多年,北京的女性能否也扛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呈现课题“性别平等,始于足下”提示,从足到人,由性别平等推进反映整个社会变迁。从国庆阅兵式的社会热点导入,通过女民兵铿锵的步伐和清末妇女的小脚对比,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着眼点——缠足,同时注意点面结合,起到了激趣、入题、凝神的作用。

教师通过简介缠足风俗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分享了解到的缠足口述史、PPT展示三寸金莲鞋和畸形的小脚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裹脚的历史从书中的历史身边人物的口述史,再到历史照片,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避免猎奇心态。






教师通过让学生开展情景活动,借助史料,请学生充当天足劝导员,规劝裹脚女孩及其父亲,解放双足。情境:今早,看妹妹裹脚时哭得厉害,她小声地说了母亲两句,就遭到父亲的斥骂。父亲已经给她找了门亲事,男方家就要恭顺的小脚女孩!虽然是当二房,只要生下儿子,不会亏待她的。出门前,母亲把她的裹脚布缠得更紧了,想到未来她心有点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历史引导学生从个人出路、个人权益、国家权益和新式观念等角度来说明为什么要废止缠足,加深学生对解放双足就是追求性别平等的认识。

教师向学生展示近代中国女性在服饰、教育、就业、婚姻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向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由点到线到面,延伸拓展,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女性从废止缠足开始,不断追求从物质到精神各方面的解放和平等,一百多年来性别平等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

三、案例反思

一是建议教师讲解要少些,让学生在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比如,缠足习俗延续千年的原因,以及为何近代成功劝禁。先下结论再出例证,就不如先出材料让学生阅读,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主动分析论证。这才能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是建议现实研讨要精些,历史要关照现实,但直接探讨现实问题毕竟不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物质的裹脚布已经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精神的裹脚布当下还存在吗?”课的结尾,就用这一个问题从历史延伸的现实,只为引发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索。另外,讲缠足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发学生的猎奇心态。历史教育也是有感情的,张泽惠老师这节课处理得恰到好处,让学生透过缠足这一畸形恶习之“奇”,听到饱含女性痛苦血泪之“泣”。

三是要领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历史上女性所受到的不平等事件进行分析,将历史照进现实,让学生积极地产生思考。让学生说出当前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性别不平等的故事,比如:小时候,女孩子发现我的男生小伙伴经常看奥特曼的时候,非常疑惑,为什么他们爱看这些动漫?就在那时候,男孩子开始发觉我们对“玩”的理解不同,对什么是好看的,帅气的理解也不同。在小学,男孩子爱和女孩子一起玩,经常被男同学嘲笑。这种“惩罚”使男孩子改变,开始去参与男孩子的游戏之后就被男同学们接纳,融入到男生这个群体中去。儿童是在和异性的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E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