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电子教材》,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是幼儿不同与成人的一个重要特点。生长是指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体现在人体形态方面和细胞数量上的变化,可以有相应的测量数值来反映。发育是人体组织、器官、系统等机能上的分化与成熟。生长和发育两者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发育是生长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他们共同反映了人体的动态变化。
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上还是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认知这些基本规律有助于正确评价和指导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更好的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程序式变化过程
幼儿的生长发育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是一个身体形态、生理及机能不断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性不断增强发展的过程。这种生长发育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可划分为几个年龄阶段,即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各年龄期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龄段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段的发育奠定相应的必要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的影响,致使后一年龄段延缓达到。
例如,幼儿身体各部形态的发育是有程序的: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呈现出自下而上、自四肢远端向躯干的顺序生长发育。这种程序,称为:“向心发展律”。还有,在会说单词前,必须先学会发音;在能吃固体食物前必须先能吃半流质食物;在会走路之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和站立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障碍,都会影响整个发育期的发育。
二、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式,身体各部生长速度并不均衡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的,从发育速度曲线上看,不是随年龄上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是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人体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突增期是在胎儿出生后到2岁的阶段,第二次突增期是在青春发育初期。
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和年龄的生长速度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增长快,有的增长慢。比如人的身体各部在出生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的增长幅
1
度是不同的。一般头颅增1倍,躯干增2倍,上肢增3倍,下肢增4倍。 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虽不平衡,但又是统一协调
人体除身高、体重生长外,全身的肌肉、骨骼、心脏、血管、肾脏、肝脾、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及血液量等也要生长。它们的生长与身高、体重呈同样的生长模式。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其后的生长又缓慢下来,直到成熟。
神经系统,如脑、脊髓、视觉器官以及反映脑大小的头围、头径等,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而没有青春期的第二次生长突增。在出生时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 25%,到6周岁时就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所以,人的神经系统发育最早。淋巴系统,如胸腺、淋巴节、间质性淋巴组织等,在10岁前生长非常迅速,12岁左右约达到成人的200%,但在10~20岁期间随着其他系统的逐渐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完善,淋巴系统则逐渐萎缩。生殖系统,在生后第一个10 年内,几乎没有发展,在全身第二次生长突增期才开始迅速生长发育,并逐渐出现男女不同的第二性征变化。人的生殖系统发育较之其他系统是最晚的。
虽然机体各系统的发育有快有慢,并不平衡,但却是协调统一的,是互相影响和互相适应的。所以,任何一种对机体作用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多个系统。如,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发育,而且也促进呼吸系统、心脏血管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等。 四、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
幼儿生长发育虽按一定的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即使在同性别、同年龄的群体中,每个幼儿的发育水平、发育速度、体型特点及达到成熟的时间等,也都会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生长轨迹不会完全相同。当然上下差异波动幅度是有限度的,假如发生的波动较大,则应当认真对待,要查找出影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对其生长发育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fix.html